浅析李清照词口语化特点.pdfVIP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23卷 第6期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V01.23No.6 of 2006年6月 Joumal EducationalAdminis咖tionInstitute Li∞ning Jun2006 浅析李清照词的口语化特点 许衍海 (日照职业技术学院,山东日照276826) 【摘要】李清照是我国南宋词坛的大家,也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有着特殊地位的女文学家。尽管历代对其词作的思想意义 和社会价值颇有争议。但对其词作的艺术成就,则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口语化就是李清照词的显著特色之一。 【关键词】李清照;口语化;婉约派 【中图分类号】1206.2 【文献标识码1A 在词人济济的宋代,李清照之词总是被世人取与苏轼 警雅隽,语工意新。如“雪清玉瘦”、“浓烟暗雨”、“被翻红 及辛弃疾相提并论。有人称她为宋词婉约之宗,更有人说李 浪”、“柳眼梅腮”.、“红稀香少”、“云阶月地”云云,平易清新, 清照是北宋第一大词人,尽管有些言过其实,但在中国文学 精妙传神,正是“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史上,李清照已经与屈原、陶潜、杜甫并论比肩。她的创作集 易安词浅近自然,明白如话,家常易懂。从现存的词作 《漱玉词》,不过二十余首,但首首都是精金粹玉之作。 来看,几乎找不到多少难僻字和生涩古奥的典故。“年年雪 一、口语入词 里,常插梅花醉,挪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今年海角 熔炼家常语。《漱玉词》的语言,有与众不同的鲜明个 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清 性。柳永是把词引向市井的开拓者,他用语通俗明畅,然好 平乐》)全词用字用语,即使千百年后的今天,粗通文墨的人 为徘体,偶涉媒黩;周邦彦变俚为雅,措词精工,施采丽密。 读起来,也毫无文字之隔。像“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点 李清照遣词造语,自出机抒,创造了以自然率真为主要特色 绛唇》),“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如梦令》),“此情无 的文学语言。所谓“以浅俗之语,发清新之思”(彭孙通《金粟 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剪梅》),“旧时天气旧 词话》)。这种语言对于北宋末期华贵典雅的词风无异是一 时衣,只有情怀,不似旧家时”(《南歌子》),“帘儿底下,听人 种冲击。正是由于词人的独具匠心,使词的语言通俗而又雅 笑语”(《永遇乐》),“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菩萨蛮》), 致,常见而又觉得新鲜。 “空梦长安,认取长安道”(《蝶恋花》)……从今天来看,仍然 李清照大胆地选用民间口语人词,这与当时社会流行 是大众家常口语,没有一点“掉书袋”的文人的酸气。 浓词艳旬形成强烈对比,她创造性地将当时正统文人所鄙 而更难能可贵的是,易安词还既剔除了下层民众口语 视的民间口语运用到词作中,从而达到推陈出新、化俗为雅 中的俚语鄙词,叉远离了流行当时词坛的艳词丽语,仿佛雨 的目的。“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 后莲花,纯净清新如洗,真正做到了化俗为雅,扭转了自柳 ‘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如梦令》)“知否”永形成的“大得声称于世,虽协音域,而词语尘下”的俗艳词 一语,在日常对话中可谓平平,并无诗趣。但词人怀着伤时 风,——后人称赞李词“用浅俗之语,发清新之思”,确实恰 惜花的心情,向侍女急切发问,而得到:“海棠依旧”这漠不 当。品味易安词的语言特色,总难免让人联想到李煜的“问 关心的平淡回答之后,用“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来收 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和李白的“举头望明 煞全词。“知否,知否?”同富有独创性的“绿肥红瘦”相配合, 月,低头思故乡”这样的已化为今天人们日常语言的千古名 使人顿觉叠得有韵味。不耐烦的口气宛然在耳,恰如其分地 句,从而感叹于他们惊人的语言创造力和表现力。 表现了词人无名的懊恼,无限的凄

文档评论(0)

july7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