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世纪中国成功企业群”系列之五品牌力篇.doc
品牌转型:吹尽黄沙始到金
——“成功的战略转型是如何发生的”之品牌力篇
伴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中国营销也迎来了三十而立。经过市场经济的洗礼,一大批企业在各个行业崭露头角,他们中的一些佼佼者在销量和品牌力上有了巨大的提升,甚至与跨国公司的竞争中亦不落下风。更为重要的是,它们根植中国土壤,创造了中国特色的商业模式,我们不妨称这些企业为“成功企业群”。我们仔细研究后发现,“成功企业群”有一个最重要的共同特质:拥有很强的在外部和内部环境变化时进行进化(即战略转型)的能力。这种能力又可以进一步体现为:正确的思维模式、完善的产品线和强大的产品力、准确的市场定位、强大的品牌力、完善的渠道布局和强大的管理能力。为了揭开“成功企业群”成功的奥秘,帮助更多的中小企业加入这一群体,本刊特邀专家张戟,撰写“21世纪中国成功企业群”大型、深度系列研究专题,本期专题为此系列文章之“篇”。作为企业,谁都梦想着有朝一日成为百年品牌。实际上,有不少企业的战略转型都是以品牌为终极目标的。对于企业而言,品牌有着神奇的魔力,一杯糖水在它的点化之下可以成为可口可乐的百年传奇。品牌,让无数中国企业魂牵梦萦。 然而,中国企业常常陷入品牌近视症,它们与其说为企业的未来打造品牌,还不如说是打着品牌的旗号来获取短期利益,结果往往事与愿违,品牌总是与这些企业渐行渐远。中国企业应当明白,品牌塑造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品牌不是说出来的,而是实实在在做出来的。 许多企业立志做百年品牌,却缺乏正确的品牌观,以致往往误将传播与品牌画等号,最终导致企业品牌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谈及品牌,我们可能立即联想到LV、Gucci、Armani、CD,尽管这些品牌价格不菲,但还是有很多人心驰神往——因为这些品牌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这也许就是我们对品牌力的直观感受。加入WTO之后,中国的企业对品牌重要性的认识逐渐加深,许多企业将打造“百年品牌”作为企业的最高愿景。尽管国内企业在与跨国品牌的竞争中,后者的品牌优势令前者苦不堪言,但另一方面,国内企业对品牌的渴望也前所未有。不过,我们的企业真的理解品牌吗? 什么是品牌呢,一般认为,品牌是企业的某种象征,是产品属性、名称、包装、价格、服务、历史、声誉、广告等因素的总和。简而言之,品牌是一种体验,是消费者与产品、企业接触过程中所获得的精神感受。不过,不少国内企业对品牌的认知却陷入一个误区:品牌是宣传出来的,做品牌就是提高知名度。但实际上,知名度完全不能与品牌画等号。一个真正的品牌不仅要为消费者所知晓,更重要的是要建立基于消费者的品牌忠诚,而这绝非广告所能达到的,而是一项涉及几乎所有环节的系统工程。反之,企业在品牌建设过程中稍有不慎,就会遭到消费者的“一票否决”,之前的努力甚至也会付诸东流。2008年,“三鹿奶粉”事件震惊了国人,曾经的“中国驰名商标”和“中国名牌”三鹿轰然倒下,这一事件推倒的“多米诺骨牌”不仅重创了国内乳品业,甚至对于整个中国食品行业都影响深远。当“三聚氰胺”带给我们的伤口还隐隐作痛,双汇的“瘦肉精”和雨润的“过期肉重卖”再次冲破了企业的道德底线。最让我们无法接受的是,上述事件的始作俑者,竟都是中国赫赫有名的“品牌”,甚至是行业的领军企业(品牌价值均超过百亿元)。当危机到来时,这些知名品牌竟然如此不堪一击!我们应当反思,单凭大规模的广告投放和铺货,能够真正撑得起一个品牌吗?三鹿和双汇事件为我们敲响警钟,品牌其实是非常脆弱的,一个品牌只有经历千锤百炼,才能称得上真正的品牌。不少国内企业将打造“百年品牌”作为企业的目标和理想,这当然无可厚非,但有多少企业真正理解品牌的内涵呢?其实国人对品牌的追求由来已久。在清代,著名的红顶商人胡雪岩就曾创立知名品牌——“胡庆余堂”,其问世之后历经百年仍然屹立不倒,正是因为其所遵循的胡雪岩在立业之初所制订的立业根本:仁术为本、竞争有道、戒欺立业。无独有偶,同样是中华老字号的“同仁堂”依靠当初立下“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位虽贵必不敢减物力;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的经营理念,也创造出一段跨越340年历史的品牌传奇。可见,打造品牌如逆水行舟,需要持之以恒的努力,倾注极大的精力和资源;反之,而要毁掉一个品牌却不难,任何一个环节的疏忽足以毁掉一个品牌。警惕“品牌空心化”现象许多中国企业都将品牌放在战略高度,但是,大多数企业做品牌都是追求表面功夫,这导致很多品牌“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即“品牌空心化”。毫不扩张地说,“品牌空心化”已经成为中国企业品牌建设过程中的最大杀手。回顾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营销史,多少曾经显赫一时的品牌最终折戟沉沙。这让我们反思,所谓的品牌价值到底能够存在多久?今天的知名品牌,会不会有朝一日像流星般陨落呢?品牌是一种“虚实结合”的感知体,要使品牌的“虚”能够持续被消费者所感知和接受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