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钨电极加工变形组织研究.pdf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钨电极加工变形组织研究.pdf

第 27卷第 6期 中圈钨擘 VOI.27,No.6 2012年 12月 ChinaTungstenIndustry Dec.2012 文章编号:1009—0622(2012)06—0019—05 钨电极加工变形组织研究 西宇辰,杨建参,朱文光,熊亚秋,聂祚仁 (北京工业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北京 100124) 摘 要:对钍钨电极、单元稀土钨电极和多元稀土钨电极的3个典型状态(再结晶退火态、202旋锻、成品)的显微组 织进行观察,探讨钨 电极在加工过程中组织演变规律。结果表明:在加工过程中,三种电极显微组织均随加工程度的 增加逐步纤维化,但第二相的行为却各有特点。钍钨电极第二相颗粒细小,变形能力较差;单元稀土钨电极的第二相 颗粒略大,变形能力较强;多元稀土钨电极第二相颗粒最大,变形能力差。在现有的工艺条件下,钍钨电极和单元稀 土钨电极的加工性能优于多元稀土钨电极,第二相尺寸大小和变形能力对钨电极的加工性能具有重要影响。 关键词:稀土;钍;钨电极;第二相;加工性能 中图分类号:TG115;TG146.8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焊接工业的迅速发展,对 电极材料性能要 电极中掺杂的氧化铈含量均为 1.8%~2.2%(质量分 求、尺寸形状要求也越来越高。焊接 电极逐渐由最初 数),多元稀土钨 电极中掺杂氧化物 (其中CeO、 的纯钨 电极被性能更优 良的钍钨 电极所取代,钍钨 La0、Y03摩尔比为 1:1:3l51)的含量为2.1%~2.2% 电极具有 良好的电子发射性能,沿用至今 已有很长 (质量分数)。电极的原料配比如表 1所示 。 一 段历史1]『。但钍是一种具有放射性的元素,会对人 表 1 每 1000gAPT中硝酸盐的添加量 体造成累积性损害[21。与氧化钍相类似,稀土氧化物 具有较低的逸出功,开发稀土钨电极替代钍钨电极, 不仅可以消除放射性影响,同时还能够通过调控稀 土的成分改善电子的发射性能,因此,稀土钨电极成 为 目前电极发展的趋势3卅『。然而,制约稀土钨 电极 发展的关键因素是其加工性能差,产品成品率低,导 致成本昂贵,难 以替代钍钨。本文通过对钨 电极显微 组织在加过程中的变化及其对加工性能的影响规律 1.2 试验方法 研究,为提高稀土钨 电极加工性能提供参考。 钨电极的加工过程主要从粉末冶金烧结过后的 金属坯条开始,经过旋锻开坯、再结晶退火、203旋 1 试 验 锻、202旋锻、201旋锻、拉丝、矫直、抛光,最后获得 1.1 样品成分 成品电极q『。本文从钨电极整个加工过程 中选取 3个 借鉴 目前工业生产工艺,采用稀土硝酸盐/硝酸 典型阶段的样品来分析第二相形貌的变化特点,分 钍和仲钨酸铵 (APT)为原料,选取了三种成分的钨 别是再结晶退火后取样、202旋锻后取样、成品取样。 电极,分别是钍钨电极、单元稀土钨电极和多元稀土 试验样品沿着电极中心的纵截面切开,选取电 钨电极。以1000gA 为例,其中WO,所 占的比例 极中的一部分。将纵截面用砂纸磨平 ,抛光。然后用 为88.5%。钍钨 电极中掺杂的氧化钍和单元稀土钨 10%的铁氰化钾和 l0%的氢氧化钠组成的腐蚀液, 收稿 日期:2012—09—11 基金项 目:国家 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 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 目(2012BAE06B02) 作者简介:杨建参 (1976一),男,河北辛集人,博士,副研究员,主要从事钨钼难熔金属材料研究

文档评论(0)

51587469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