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海管窥:掌故中的管理智慧.pdfVIP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史海管窥:掌故中的管理智慧.pdf

《史海管窥:掌故中的管理智慧》 1 史海管窥 第一部分 序( ) 潜水偶得 中国的史籍浩如烟海。在这个海洋里出没的人形形色色,其中不乏专精于一 泳成名的职业选手,也有不求奖牌但求刺激的业余冲浪者,还有到海底探险、去 极地科考、研究海洋生态、观测洋流走向的科学工作者。这些都是好手,本人不 敢比拟。现实中,更值得尊敬的是那些勤勤恳恳日复一日出海打鱼的渔民,是那 些忍受着单调和危险去同风浪搏击的海员。同他们的辛勤相比,本人益发惭愧。 尽管比不上这些人,但出于对历史海洋的喜爱,自己也会时不时地徘徊海边、徜 徉沙滩,抽空扎个猛子下水欣赏海底世界,乐在其中。欣赏之余也拾几枚别人看 不上的贝壳之类,这本小书,就是漫无目的潜水中的感想。 多年来,自己游离于历史与管理之间,有一些感悟。在旧作《边缘琐语》中, 自己坦承这种在学界的边缘状态。正因为身处边缘,也就有了到史海潜水的理由 和机遇。近年来,从历史角度谈论管理的作品多了起来,这是好事,但也存在不 足。所以,潜水偶得,也不妨芹献于众,供方家一笑。 多数人论及历史与管理的关系,往往是从实用角度出发,看看历史能不能给 现实提供参照和借鉴。尤其是以管理为业的专家,言及管理驾轻就熟,但毕竟缺 少了系统完整的史学训练,所以拿历史的某个片段言说管理的时候,有时难免搔 不到痒处。另外就是以历史为业或以文化为业的专家,谈起典故轶闻一套一套, 有的还在史学上有深厚的造诣,但缺乏管理学的熏陶,所以把史料用于管理的时 候,往往流于肤浅的比附,甚至会张冠李戴。当然,任何人都有言说的自由,见 仁见智是学界常态。况且,现代社会的分工越来越细,隔行如隔山是精深的前提。 但是,我们总希望社会发展中能够在不同山头之间架起桥梁,使人们更方便地到 不同景区游览。笔者这种边缘角色,恰恰可以作这种桥梁的铺路原料,但愿不要 被某些压路机碾得粉碎就好。 “ ” 培根讲 读史使人明智 ,自有他的道理。英国学者柯林伍德在《历史的观念》 中认为,历史学是思想的一种形式,神学是关于信仰的思想,自然科学是关于外 界的思想,而历史学则是关于人类的思想。历史学要回答的,就是弄清楚人类在 过去的所作所为。历史学的基本方法,就是解释各种各样的证据,认识人自身。 要知道我们能干什么,就必须看我们过去干过什么。说到底,管理必须从人出发, 而人又是历史的产物。无视历史,就会受到历史的惩罚。凡是试图把历史踩在脚 下的人,多半会被历史踩在脚下。英国的那位主编过《剑桥近代史》的名人阿克 “ 顿勋爵有许多广为流传的名言,其中一句却往往被人忽视,即 历史的教训就是 —— ” 所有人都不会从历史的教训中真正学到教训 。在我看来,如果把这句名言 “ ” —— 作为座右铭,那么,或许就能跳出 学不到教训 的圈子 世界上的事往往是悖 论。 我们不可能割断历史,当我们试图走出现实的迷宫时,历史的路标一直在那 里招手。一本好的历史书,可以使我们在喧嚣之中回归沉静,可以使我们在浮躁 之后回归坦然。中国历史过于繁复,这种繁复表现为同类事情总在不断上演,如 果就事论事,难免失于肤浅。了解点历史的真相,对于深化人的思维有好处。历 史不是一个个事件的堆砌,不是一连串年代的累积,也不是个把叱咤风云人物的 —— 12 业绩账簿 历史是一种智慧。 世纪法国中世纪经院哲学家伯尔纳曾经说过: “我们好像侏儒坐在巨人的肩头,我们能比我们的祖先看得更远,比他们的知识 ” 更丰富。然而,如果没有他们积累起来的智慧引导,我们将一事无成。 透过历 史,我们才能更准确、更深刻地定位现实。 2 史海管窥 第一部分 序( ) 以历史论管理大有可为,但是不要期望历史能够给当代的管理活动提供现成 的答案。比附式的解说历史或机巧式的套用历史,恰恰会失去对历史的尊重。比 如,在企业困难时期重新走一走

文档评论(0)

cns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