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一语文游褒禅山记.ppt
游褒禅山记 王安石 * *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褒禅山有名无仙。 唐贞观年间,全国四大高僧之一慧褒结庐修炼于华山,圆寂后其弟子将此更名为褒禅山,并建褒禅寺。而今过去千载,慧空禅院早已灰飞烟灭。现于其址修筑庙宇,只是今人复活过去的历史,续写昨天的故事。无论如何,褒禅山也是一座相当平淡的山。登泰山而翻阅历史长卷,游桂林而观看水墨山水,攀黄山坐叹造化神工,览九华心熏佛国烟香。褒禅山无此佳境。幸而由于历史的偶然,宋王安石到此一游,留有一记,山遂以文名。 写作背景 公元1051-1054年,王安石任舒州(现在安徽省潜山县)通判,1054年(宋仁宗至和元年)4月,辞职回家探亲,在归途中游览了山峦起伏,有泉有洞,风景秀美的褒禅山,同年7月以追记形式写下此文。 褒禅山 褒禅山在今安徽省含山县城北15里,风景秀美,“文革”前寺院(即课文记述的慧空禅院)建筑宏伟。距院约200米,半山腰还有大小二塔。十年浩劫中,塔被炸毁,寺院被拆除,现仅两洞尚存。前洞在慧空禅院遗址东二三里,洞口大而平,洞深约三间房子大小。洞口左侧有一泉,泉水从石缝中流出,即使洞外干涸,这里仍流水潺潺。洞口石壁有题刻诗文,但多已风化难识。 出前洞翻过一座山“有穴窈然”,这是后洞。前后洞并不相通。进后洞,黑黝黝的,窄处仅能容一人通过,宽处如大殿,究竟后洞有多深?通向何处?不但王安石时“好游者不能穷”,至今也未有人走到底。 褒禅山 作者简介 本文是王安石34岁时在安徽怀 宁县作通判时写的,那时他已 在各地做了十二年的地方官, 对世事民情已有一定的了解。四年后(1058年)他给宋仁宗上万言书,主张改革政治;十六年后(1070年)拜相,不顾保守派的反对,积极推行新法。 作者介绍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临川(今江西临川县)人,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王安石断断续续做了六年宰相,实行过历史上有名的变法运动,要求改变“积贫积弱”的局面,推行富国强兵政策,抑制大官僚地主的兼并,强化统治力量,以防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巩固地主阶级的统治。他曾提出“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名言,列宁称他为“中国11世纪的改革家”。王安石的文学成就也很高,尤其是散文,结构严谨,笔力雄健,说理透彻,语言朴素简洁,许多散文都被当作议论文的典范来传诵。 课文提示 《游褒禅山记》是作者通过一次十分扫兴的游历来阐发道理的说理性散文。作者借游褒禅山,阐发了人要有不畏艰险,勇于进取的精神和治学处事必须“深思慎取”的道理。 文章记游,目的却是为了说理。记游时,语言朴素简洁,为说理留下伏笔;说理时,因事而发,生动自然,具有 很强的说服力。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生活中的万事万物都可以吸取教益的启示。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褒禅山也叫做华山,最初的时候,是唐代僧人慧褒在山脚下筑屋居住的,最后他又葬在这里。因此,后人就给它起名叫“褒禅山”。 现在所说的“慧空禅院”,就是慧褒的庐舍和墓地。 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也,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离禅院东边五里,有一个洞叫做“华山洞”,那是因为它在华山的南面而被这样叫的。 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现在把“华”字念作“华实”的“华”,大概是把字音读错了。 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距离山洞约一百步,有块石碑倒在路上,那上面的碑文已经模糊不清,只有从它残留的字还可以辨认出“花山”的名称。 为什么说“华(huá)山”是“音谬”? 古文无“花”字,“华”小篆中作 ,像花之形,本义就是“花”,后来又引申为华丽、美丽、精华等意思。当“華”字引申为其他意思之后,人们又为它的本义造了一个新的形声字“花”。到了后世,凡是开花的“華”,就不再写“華”,而写成“花”了。 “花”是后起字,有此字后,“花”、“华”就分开了。 第一自然段的行文顺序 本名 别名由来及证明 华山洞名来由 从仆碑看出本名 指出音谬 为什么要先点出洞名? 下文主要记游华山洞经过,又由此生发议论。 一 写游山 的经历 (1~2) (1)简介 褒禅山 山名由来 院名由来 洞名由来 仆碑考究 (2)游洞所 见所感 前洞(平 游者众) 后洞(寒 深 至者少) 景致(愈深愈难愈奇) 余悔(随之出) 叙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 华山洞的下面平坦宽旷,有山泉从旁边流出来,在洞壁上记游的人很多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计算题每日一练带答案(共30天).docx VIP
- 学校多媒体教室维护方案.docx VIP
- 人教版高中英语选择性必修一 UNIT 3 Period 3.ppt VIP
- PMCF-plan完整可编辑版.docx VIP
- 热力学统计物理课件【共317张PPT】.ppt VIP
- 公路工程地基处理手册_0062-0122.pdf VIP
-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全册说课稿.doc VIP
- 地方国有资本投资运营企业内部控制研究-以L企业为例.pdf VIP
- 动力电池使用维护与拆解技术:动力电池拆解技术PPT教学课件.pptx VIP
-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计算题每日一练带答案(共20天).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