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藤野先生》教学设计(完美版).doc
                    《藤野先生》教学设计
教学要点: 
1、体会作者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从而培养学生以使祖国强盛为己任的爱国主义情操。 
2、通过对本篇内容和结构的分析,了解文章围绕中心意思选择和组织材料,并以时间为顺序,以作者思想变化为线索,结构全文的方法。 
3、学习通过几件事表现一个人的思想性格的写法。 
课时安排:4课时 
教学设想: 
1、本文教学重点是讲清“形散神聚”这个特点,可以通过完成“预习与思考”的练习题了解“形散”这一特点;教师着重分析文中所选材料的内在联系,讲清“神聚”的特点。(“研讨与练习2”1——4题都是围绕这个知识点设计的) 
2、对于文中难懂的句子,要简明扼要的讲清其中含义。 
3、加深对鲁迅的认识。 
第一课时 
新授课 
教学目的及要求: 
1、复习已学过的鲁迅作品及相关知识。 
2、简介本文出处及写作背景。 
3、排除字词障碍。 
4、初读全文。 
教学重点: 
1、简介写作背景。 
2、扫除字词障碍。 
教学难点:写作背景 
教学过程:
第课时 
 
一、导入: 
(从复习已学过的鲁迅作品入手) 
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朝花夕拾》 
小说:《社戏》              ——《呐喊》 
《朝花夕拾》这本散文集,是鲁迅在北京至厦门这段时间写的,在广州编定。其实正是鲁迅生活中最辗转流徙,心情最苦闷的时候。为了“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鲁迅只能借回忆旧时的美好的事物,来排除目前的苦闷,寻一点“闲静”,寄一丝安慰。《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正是在厦门大学的图书馆楼上写的,当时他“是被学者们挤出了集团之后”,只好借这样一朵儿时的“小花”,来排遣寂寞。这是一。第二,《小引》还说明,原来集名是《旧事重提》,编定时,“我还替它改了一个名称:《朝花夕拾》”。这一改动,是为了更符合散文的内容实际。因为,在苦闷失望中的鲁迅,当时常常回忆起儿时的故乡的瓜果。这组散文,正是浸透着儿时故乡瓜果的清新甜美的滋味的小品,就像鲁迅书桌上那盆“水横枝”,树叶青葱得可爱。所以鲁迅把这美好的回忆散文,比作一组晨光里绽开的花朵。拾来自赏,自慰,而并不是直接为了战斗。可以说,《朝花夕拾》是一曲少年时代生活的恋歌,而不是投向敌人的投枪和匕首。《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其中的一篇,它的创作思想不可能游离于《朝花夕拾》之外。 
二、题解: 
1、鲁迅:原名周树人,现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本文选自《朝花夕拾》。 
2、写作背景: 
(1)鲁迅留学日本情况 
本文记叙的是作者1902年赴日本留学时的生活片段,当时的中国由于受到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已经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其中就有日本对中国的侵略。 
1902年4月鲁迅去日本留学,入东京弘文学院补习日语,积极参加反清爱国活动,在《自题小像》一诗中发出“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誓言。 
1904年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两年后弃医从文,想从改变国民精神入手,挽救民族危亡。 
1926年10月12日写此文于厦门大学。 
(2)清国留学生的情况 
都是一些纨绔子弟,只为享乐。 
三、生字: 
yīng     fēi      màn      jiàn      wǎn       jì     
樱     绯    烂 熳       鉴       宛        髻   
yì     yàn     lú huì    yù gěng     yì yang dùn cuò  
驿      咽     芦 荟     芋 梗      抑 扬   顿 挫   
 pōu     jī       xùn        nì      lòu     jié  
剖      畸       逊        匿       漏     诘   
qī     yǎo      huì       piē          wù tòng  jí 
凄      杳       诲      瞥     深   恶  痛  疾 
四、解词: 
    油光可鉴    标致    精通时事   抑扬顿挫    掌故   模胡    
落第不逊     匿名   诘责  托辞         凄然   杳    
正人君子   深恶痛疾 
五、自读课文初步了解内容 
六、布置作业 
预习与思考:一、二 
生字词各写三遍 
第二课时 
理解赏析课 
教学目的及重点: 
1、精读课文,了解作者是如何围绕中心选材的。 
2、理清结构线索,分析理解以时间为序、以作者思想变化为线索、结构全文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生字 
2、解词 
二、精读课文 
三、理清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写见到藤野先生之前,在东京的所见所感,交代离开东京到别的地方去看看的原因。 
第二部分:写在仙台
                 原创力文档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