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三期】(文本).doc
【第三期】
主 编:朱汉国 张汉林
执行主编:王怀兴 齐 健
编 委:宋玉柱 段进生
司宝海 钟红军
本期目录
◆编者寄语
(3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高中历史研修省专家团队
◆专家视线
(4 )浅谈中学历史教学设计………………………………………………张汉林
(12)关注“教学设计”……………………………………………………齐 健
◆热点聚焦
(19)三维目标:一体三面,不何分割……………………………………任鹏杰
(22)历史课堂教学目标:分列不如综合…………………………………何成刚
◆百家之言
(24)一标多本与史实叙述…………………………………………………朱汉国
(25)对历史三维目标的一点思考自主,让思维飞翔!历史自主学习课堂模式初探孟君于建强李铁一个好问题塑造一节好课姜娜放慢我们前进的脚步张丹张丽丽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高中历史研修省专家团队
随着公共课程的结束,研修开始进入了我们本学科领域。作为已走进新课改四年的我省广大历史教师,此时以什么样的心态再来面对“课程目标”、“教学设计”这些耳熟能详的话题,是一个特别值得关注的现象。
当我们背着自己四年教学实践的行囊,与新课改的理念再一次相会的时候,我们有什么新的感悟和发现吗?仍是如四年前那么陌生?或是感到总与它若即若离?还是惊喜地发现它已融入你的教学生活中?这种相遇,绝不应该是一种机械的重复,而应引发出我们新一轮的梳理、新一轮的反思、新一轮的碰撞,新一轮的飞跃。
我们历史学科的第一个研修专题是“新课程下的历史教学设计”。需知道,设计是一种智慧,而历史教学设计需要的是用激情点燃激情,用思想引领思想的大智慧。这样的智慧需要广泛的学习去吸纳,需要认真的思考来积聚,需要用实践的效果来验证,需要在痛苦的反思中去沉淀。总之,掌握教学设计这种“大智慧”,需要我们做的事很多很多。但在“粘粘贴贴”中我们就会与这种智慧擦肩而过,当我们轻而易举地把作业演化成简单的填空题的时候,我们已经失去了一次宝贵的思考机会。
或许有的老师说:“我们的学习和思考会有价值吗?”或许有的老师说:“面对强大的高考体系,我们是无力的。”那就不妨回顾一下上一轮历史教学的改革。20年前的高考一直被死板的填空、记忆性的问答题所充斥,但就是在一批专家的引领下,在当年一大批老师的参与下,高考的考察方向转向了学科能力,高考复习的思路转向了历史发展规律的梳理,学生的练习题、高考的复习题出现了面目全新的材料解析、情境式选择,渐渐地这些题型和考察方式成为历史教学的主流。
任何一场改革只靠专家的呼吁是根本无法实现的,都需要一线教师的认同、实践、发现、反思、修正,任何一轮教学改革都需要一线教师中出现课堂教学中的示范型人物,教学科研中的思考型人物,而正是最先思考的老师、最先行动的老师,他们往往就展示出领先一步的实力,成为学科教学中的领军型人物。无数一线教师的觉醒和行动,就会使教学改革由出现新的气息,到形成新的气候,最后发展成新的主流。 在今天的作业和文章中,我们发现了很多不一味追求点击率、关注度,而是沉浸在学习的愉悦、思考的幸福中的老师,他们就如同那小小的苔花,在静静的角落里品味和体现着自己职业和人生的价值。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我们专家团队会用最真诚的努力去发现那静静开放的花朵;
请广大老师用最真诚的付出在研修平台上绽放自己独特的的光彩。
专家视线
浅谈中学历史教学设计
张汉林
(北京西城区教育研修学院高中历史教研员,教育部全国高中历史新课程培训专家团队核心成员,山东省高中历史远程研修专家团队国家级专家)
新课程催生了一些新名词,比如“教学设计”。新名词自然有新道理,需认真琢磨。有人如此写教学设计:从导入到小结,教师说什么,学生说什么,一一记录在案。虽翔实细致,但意图混沌,更像是“预设的教学实录”,看不出设计者的心路历程。既是设计,则需反复推敲与雕琢,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有达成目标的途径与策略,有检测目标的手段与方法。下面,笔者就如何设计教学目标、教学流程和学生活动,略谈自己的一点浅见,以求教于方家。
(一)教学目标:深度分析,巧妙对接
期望学生达到什么学习效果,这是教学设计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所谓历史学习,笔者将其理解为是学生与历史的对话,教师是对话的促进者。要使对话富有成效,就必须对学习内容和学习者进行相对深入的分析。
课程标准是教学的主要依据。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学习内容的分析被赋予了新的任务,这就是解读课程标准。解读课程标准有三个层次。一是计较于具体内容(即课程标准上的“学习要点”),与旧课程相比,知识是新的还是旧的,容量是增了还是减了,学习要求是深了还是浅了。二是放眼于知识结构,将具体内容的变化置于结构(即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