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古代史教的案的定稿.doc
中国古代史教案
第一章 原始社会(8学时)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原始社会的发展过程,从社会内部的矛盾运动来理解原始社会的发展动力,掌握我国原始社会的发生、发展与解体的规律。
教学重点:通过具体的历史资料,了解氏族制度的发生与内部结构,从中探索原始社会的特点与文明起源的进程。
第一节 中国历史的开端
一、中国猿人的活动遗存
1、禄丰古猿:云南禄丰石灰坝发现了一个距今约800万年的古猿头盖骨和下颌骨等化石,其活动揭开了我们祖先的历史序幕。
2、元谋人:云南元谋上那蚌村发现两枚门齿化石,定名为“元谋人”。元谋人的文化遗存有人工打制的石器、用火烧过的炭屑与骨胳,距今约170万年。
3、蓝田人:陕西蓝田发现两处猿人化石,距今约60-80万年。蓝田人的文化遗存主要是石器,另有灰烬与炭屑。
4、北京人: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发现了6个比较完整的猿人头盖骨和大约代表40多个个体的各部位化石,还有90余种哺乳动物化石以及数以万计的石器及用火遗迹,距今约20-70万年。
北京人的上肢骨与现代人最相似,下肢骨也与现代人相似,头盖骨则带有较多的原始性,脑容量比现代人小。北京人的体质特征,进一步论证了恩格斯“劳动创造了人本身”的伟大论断。
二、北京人的经济生活与社会组织
1、生产工具:北京人使用的主要工具是经过打制的石器,属于旧石器前期文化,石器有了一定类型和初步分工。
2、 经济生活方式:采集果实、挖掘块根是北京人维持生活的主要手段;狩猎也是重要的生活来源。北京人遗址保存的灰烬,说明其不仅使用火,而且能控制火。
3、血缘家族:人类的第一个社会组织是血缘家族。北京人时期,逐渐排除了不同辈分之间的乱婚状态,进入了血缘家族时期。
三、早期智人(古人)时期生产技术的改进
1、早期智人(古人)的代表性遗存:距今约20万年左右,是早期智人(古人)阶段,属于旧石器中期文化。已发现的代表性遗存有:大荔人、丁村人、许家窑人、马坝人等。
2、早期智人的体质:早期智人的体质比直立人进步,但与现代人相比还有原始性。
3、生产技术的改进:打制石器的方法更多,石器种类增加,有了明显的类型。在打制石器过程中,早期智人逐渐认识到人工取火方法,“摩擦生火第一次使人支配了一种自然力,从而最终把人同动物界分开”(恩格斯:《反杜林论》)。
4、血缘家族的发展:从北京猿人时期开始的血缘家族在这个时期继续得到发展。
第二节 母系氏族公社
一、晚期智人(新人)时期氏族制度的确立
1、晚期智人的代表性遗存:距今5万到1万年之间,是晚期智人阶段,属于旧石器晚期文化。已发现的代表遗存有:柳江人、资阳人、河套人、峙峪人、山顶洞人和左镇人等。
2、生产工具的进步:石器类型有所增加,质量也有所提高,磨光和钻孔是这个时期突出的工艺成就。弓箭的发明是这一时期的重要成就。
3、生产领域扩大、生活水平提高:除采集、狩猎经济外,山顶洞人还会捕鱼捞蚌。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有提高,学会了用兽皮缝制衣服。装饰品的出现,说明当时已有了审美观念。
4、母系氏族制的确立:晚期智人时期已从血缘家族进入氏族公社阶段。氏族制的确立必然是母系。一是因为妇女在社会生活中占有显著地位,成为生产的主人;二是族外群婚必然造成“民知其母,不知其父”(《庄子·盗跖》)的状况,世系只能以母系来计算。
二、母系氏族公社繁荣时期的经济
1、新石器早期文化的重要遗存:大约距今1万多年,我国原始社会进入了繁荣时期,已发现的重要文化遗址有: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河姆渡文化、马家浜文化、大溪文化等。
2、原始农业的发明:这一阶段普遍使用磨光石器,是为新石器时代。有了新石器,才会发生农业。原始农业从采集经济发展而来,农业的发明权应该属于妇女。农作物北方以种粟为主,南方以种稻为主,同时已种植蔬菜。
3、家畜饲养业:弓箭的发明促进了狩猎经济的发展,为家畜饲养创造了条件。最早驯养的有狗、猪,还有少量的羊、牛、鸡。河姆渡遗址出土有水牛骨头化石。
4、原始手工业:原始手工业的发生也是这个阶段的突出成就。手工业以制陶为主,还有编织业、房屋建筑业、玉器制造和象牙雕刻等。
三、母系氏族社会繁荣时期的村落结构
1、村落结构:聚族而居是氏族公社的特点。这个时期的村落遗址相当密集。半坡遗址面积约5万平方米,包括居住区、窑场、和公共墓地三个部分。
2、社会生活状况:当时的婚姻形态已由族外婚发展为对偶婚,这是从群婚向一夫一妻制过渡的中间环节。氏族成员过着民主生活,部落酋长的推举和部落内部事务的重要决定都要通过部落会议,不存在部落首领的个人权力。氏族成员间是共同劳动、平均分配产品的平等关系。人们不仅生前住在一起,而且死后也不分离,以母系血缘为纽带把氏族成员牢固地拴在一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废气厂界噪音自行监测方案厂界噪音自行监测方案.PDF VIP
- prs-3300系列配电自动化终端技术使用说明书.pdf VIP
- 西北城市绿地生境空间单元类型研究.pdf VIP
- 德国邦飞利变频器故障代码.pdf VIP
- 电子钱包 APP-钱Bag.PDF VIP
- iPhone使用手册中文.pdf VIP
- 《矿产资源_三率_指标要求 第 5 部分:金、银、铌、钽、锂、锆、 锶、稀土、锗》.pdf VIP
- 龙光集团丨纪凯婷人物介绍.pdf VIP
- 1访谈记录不忘初心方得始终.pdf VIP
- D-Z-T 0462.4-2023 矿产资源“三率”指标要求 第4部分:铜等12种有色金属矿产(正式版).docx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