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春秋战国测试题 .ppt
* 1 公元前8世纪平王东迁后,朝野出现 的现象 1周室衰微,王命不行 2迁都频繁,异姓反叛 3列国内乱,诸侯兼并 4尊王攘夷,大国争霸 A 1 2 3 B 1 2 4 C 1 3 4 D 2 3 4 C 2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的实质不正确的是 A满足新兴的地主扩张领土和掠夺财富的私欲 B大国兼并小国,促进民族融合 C满足奴隶主扩张领土和掠夺财富的私欲 D给人民带来灾难,是历史的倒退 D 3春秋时,“王室之尊,与诸侯无异”始于 A郑败周军 B城濮之战 C葵丘会盟 D平王东迁 C 4《太史公自序》载:“春秋之中,弑君 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 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这断话反映的 本质问题是 A诸侯争霸使诸侯国数目减少 B诸侯国之间争夺土地和人口,互相残 杀 C分封制动摇,奴隶制度趋向崩溃 D诸侯弃国逃跑,井田制瓦解 C 5司马迁说:“(齐桓公之盛,修善政以为诸侯会盟,称伯。”修善政的根本目的是 A充分利用山东的鱼盐资源 B大规模兴修水利 C改革内政,发展生产 D灭掉30多个诸侯 “修善政”是指修旧法,择善政。实质上 就是利用管仲进行改革——根本目的是 改革内政,发展生产 6春秋后期在各诸侯国内逐渐取代诸侯 掌握国政的政治势力 1没落的奴隶主贵族 2卿大夫阶层 3新兴地主阶级 4立功将士阶层 A 1 2 B 1 4 C 2 3 D 3 4 C 7春秋后期,许多诸侯国的卿、大夫取代国君掌握政权,最终形成战国七雄,奴隶制时代结束。判断奴隶社会在此结束的主要依据是 A各诸侯国确立了新的封建制 B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势力占上风 C新兴地主阶级政权已建立 D各诸侯国出现了一系列变法运动 B 这一时期诸侯国卿、大夫夺权如(三家分晋 田氏代齐),其实质是 新兴地主阶级夺取统治权的斗争 8下列争霸战争的先后顺序 1晋楚争霸 2齐桓公称霸 3魏齐争霸 4秦赵长平之战 A 1 2 3 4 B 1 2 4 3 C 2 1 3 4 D 2 3 1 4 C 9 从地理位置分析,春秋时期秦国争霸 中原的主要障碍 A楚国 B晋国 C宋国 D齐国 B 10下列战役发生的地点在最东面的是 A城濮之战 B牧野之战 C桂陵之战 D长平之战 A 11“战国七雄”局面的出现反映了当时的 历史发展趋势是 A诸侯割据混战更加扩大 B人民遭受灾难更加严重 C历史朝着统一的方向发展 D封建制度逐渐建立 C 12“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从以下的比 较来看,其中表现二者 区别最确切的是 A战争目的不同 B对周王室态度不同 C称霸形式不同 D社会性质内容不同 D 13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井田制瓦解 B分封制崩溃 C周王室衰微 D奴隶制腐朽 B 第五节 春秋战国纷争和民族融合 (公元前770年至前221年,共550年。即东周) “春秋” :名称取自于当时鲁国史书《春秋》。这部书记载了8BC至5BC的历史。 “战国”:(5BC-3BC)因各诸侯国连年战争而得名。 14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从奴隶制到封建制过渡时期,形成这一趋势的根本原因是 A井田制逐渐为封建土地所有制取代 B从诸侯割据混战逐渐走向全国统一 C诸子百家的出现和“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 D新兴地主阶级推动下各国的变法运动 15齐桓公“尊王攘夷”的真实目的是 A扩张领土和掠夺财富 B称霸中原 C北御夷狄,南楚蛮 D重振周王室的政治权威 16依据西周礼制,天子殉葬用鼎九个,诸侯七个,在春秋时期诸侯墓里出现了九个鼎的现象,说明 A奴隶主比以前更加腐化 B当时人们更加迷信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