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艺术与哲学.ppt
第三章 艺术与哲学 第一节、哲学与艺术的关系 一、哲学对艺术的影响: 表现在对艺术家的影响. 表现在出现了一批哲理性的艺术作品. 表现在它能起到促进艺术潮流形成的作用. 二、艺术中的哲学 1、没有思想,就不可能有艺术 2、艺术是思考世界探索人生的途径 3、因为哲学,艺术而变的伟大 4、哲学是艺术的灵魂,艺术如果还要继续存在下去,就必须走向哲学。 第二节:东方哲学对艺术的影响 儒家哲学与艺术 (一)、“与命与仁”的世界观 尊天尽人事 “道之将行也与,命也;道之将废也与,命也;” “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 仁学思想 1、爱人 2、克己复礼为仁 “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与!” “仁”是孔丘世界观的核心, (二)、学思并重的认识理论 承认上智“生知”的先验论 “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知之者又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惟上智与下愚不移。”“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重视学知的认识方法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诵诗三百”,“使于四方” (三)、“执两用中”的中庸之道 1、执两用中 “舜其大知也与!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2、“温故知新”的认识辩证法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儒家哲学对艺术的影响 一、儒家强调艺术作品从内容到形式都要按规矩行事。表现在美学思想上则为“中和之美”。 中和的审美特征: (一)、首先,强调一种合适的尺度,一种恰当的分寸。 1、是情感的适中。 2、是人格精神的和谐。 (二)、是平和的、宁静的、渐进的多样性的统一。 (三)、天人合一。 道家哲学与艺术 道家哲学思想: (一)、静观、玄览的神秘主义认识论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开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救。”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 (二)、“反者道之动”的辩证法思想。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反者道之动 “反者道之动” “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 “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 “物壮则老,兵强则灭,木强则折。”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复古倒退的社会历史观 “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车,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人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三)、逍遥自适的人生观。 批判现实人生观 高扬个体生命的价值 追求自然超越的人生境界。 气韵的内涵 气韵以气为基础,气韵中的气就是生命的原初动力。气韵作为一种审美形态,是指在审美活动中,审美对象洋溢着一股不可抑制的生命活力,这种生命的波动有一定的规律性,在文字、线条、色彩和声音等表现形式之外,给人留下很多联想和回味的余地。 气韵对中和的超越: 首先,中和注重生命的生存,注重均衡、平稳;气韵要求生命的活动。即中和主静,气韵主动。 其次,中和注重于尺度分寸,气韵注重于自然天真的生命状态。 最后,气韵表现出生命的自由自在,表现声明的多姿多彩。 气韵的审美特征 一方面,气韵是超乎形式和技法之上的总体审美形态。 另一方面,气韵作为一种特殊的审美形态,它的感性形式具有直接可见的表层结构和通过精神活动去领会的深层结构。 气韵在中国审美文化中的体现和发现 1、中和的审美形态成熟与春秋时期,气韵还处于不自觉的萌芽转台,表现为淳厚、朴素。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ji]。??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chi]。??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si]。??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zhi]。? 2、汉代是气韵的胎动阶段 3、魏晋南北朝时期气韵正式形成 东临褐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全南2019年招聘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工作方案.doc VIP
- 《教师职业道德》教师职业道德概述.pptx VIP
- 2025年湛江中心人民医院医护人员招聘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docx VIP
- 2025年湛江市中心人民医院医护人员招聘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docx VIP
- 在线网课学习课堂《Advanced Medical English(首都医大 )》单元测试考核答案.docx VIP
- 青岛科技大学四方校区物业管理服务公开招标.doc VIP
- Delta影像组学在急性外踝韧带损伤修复疗效预测中的应用.docx VIP
- 黄炎培创业大赛 路演ppt(获奖).pptx VIP
- 2024年版《陕西省园林绿化工程消耗量定额》.pdf VIP
- 2024版食堂工作培训ppt课件 .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