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子爬山》材料作文审题.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父子爬山》材料作文审题.pdf

《父子爬山》材料作文审题 江苏省梁丰高级中学语文组 汤春耐 编写 作文回顾 父亲带儿子爬山,到达山顶后,父亲指着山下说:“看,那里多美!”儿子说: “既然如此,还爬上来做什么?” 要求:(1)必须符合文体要求;(2)角度自选;(3)立意自定;(4)题目自拟; (5)不得抄袭,不得套作;(6)不少于800字。 抽丝剥茧——父亲的角度 1.父亲和儿子之间,儿子单纯率真,父亲深沉厚重,不同年龄、不同阅历使 他们看世界的眼光必然迥乎不同。父亲明显是有更多的人生阅历的一个人,同样 是欣赏生活的美,父亲以登高的行为来教育儿子。虽然儿子的观点是:既然在山 脚也一样可以欣赏到美,那么何必爬到山上,劳神苦思?虽然二者欣赏到的都是 美,但是这两者是一个内涵的美吗?泰戈尔在《飞鸟集》中说:“没有流过血的 手指,就无法弹出世间绝唱”,似乎是同样的谱子,弹奏出的音乐却千差万别。 山脚下的美,登高望远的美,境界也完全不同。你的位置不同,你视野自然也不 同,而你所能感受到的美也不同,甚至,你面对同一个对象,你的理解也不同。 其次,从二人的位置来看,一个是在山顶观景,一个则是在山脚寻美,这里有个 距离、高度的差别。其实 “高度”我们可以看成是实的,也可以看作是虚的。你 可以写地理位置高,自然能看到世间大美,比如可以记录你的某次旅行的经历, 让你领略到换一种视角,看到这个城市、大地的与众不同的美。一个也许你生活 了很久很久的城市、一块被你踩了无数遍的大地,当你用一次登山,登高来俯视 它时,你是否也会像罗曼罗兰因此而热泪盈眶,大声高喊 “让我把你抓紧,亲爱 的约翰·克利斯朵夫!”? 2.当然,你也可以写你的身份地位高,自然,所谓 “下着一盘很大的棋”, 是必然要站在一定的高度才能下的。这可以涉及到国家的政策,各种政治局势, 不过因为容易流于政论性,故不推荐写;不过你倒是可以写你的观念境界高,更 有大局观,运筹帷幄,能通观全局,如诸葛亮对天下大势的了然,面对同样的局 势,这与那些井底之蛙的普通谋士,所领略到的境界完全不同。一者是山顶观景, 苍茫轮廓全局了然于胸,一个则是但见一隅,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也可以指学历、 能力的高低,与一个人视野的关系。所谓 “站得高看得远”,也无非就是说,一 个人只有提高自己的平台和基础,才能去领悟到之前从来没有体会过的生活或者 道理。曾经,汤老师在想这样一个有趣的问题:我想,一楼的同学,是永远不会 看到四楼的同学在看什么的。这并不是说一楼的同学视野狭窄,而是说:“欲穷 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位置有时候的确决定视野,换而言之,一个高中生看待 人生问题,和一个本科生是不一样的,类似的,一个本科生和一个研究生看问题, 也可能会有不同。因为他们站的基点不一样,高度不一样,海拔不一样。这就告 诉我们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学识,所谓 “有见识者”,定然是那些高瞻远瞩,深厚 的知识文化的沉淀者。 3.也可以指人生阅历、经历的多寡高低。汤老师写到这里,忽然想到了南宋 词人蒋捷的《虞美人》:“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 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 点滴到天明。”短短一首词,概括了自己历经的一生:少年、壮年和老年。同样 是听雨,在不同的人生境界,却能听出不同的况味,倘若不是丰富的人生阅历, 哪能对雨有如此深刻的领悟?如果不是站在人生阅历的高度,如何能读出如此深 刻的品味?与此类似,南宋辛弃疾的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 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也道尽了一个人对人生的最高层次的理解。我们要有理由去相信:所谓美,并不 仅仅指的是主观愉悦感,也包含对人生的彻悟,对爱恨情愁的洒脱,以及回望人 生甘辛苦甜的从容。这不是像极了歌德笔下的浮士德吗?一个曾经向魔鬼出卖灵 魂、试图去破坏一切的人,在双眼已瞎,听到锄头声音而感受到民生安乐沧海桑 田的喜悦时大声喊出的 “你真美呀,请停留一下”,当他真正获得满足的刹那, 灵魂却已然不再属于魔鬼而归上帝所有,他真正实现了一个人从 “小世界”走到 了 “大世界”,也自然意味着他从 “凡夫俗子”发展到崇高的精神境界。所以真 正的美景,看来真的不在于眺望平原上的一望无际,而在于勇登高峰,一览众山 小的 “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如此说来,也许你们18岁的孩子看待一件人生的 悲离,可能

文档评论(0)

zhiminwei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