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太极拳入门北京.ppt
太极拳入门精要 陈照森 “大刀王” 太极拳大师 陈氏太极拳十大拳师 陈氏太极拳第十一代传人 陈家沟太极拳功夫学校校长 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太极拳入门精要 一、太极拳起源及发展 二、太极拳的风格特点 三、练习太极拳时要注意的几点 四、本次学习内容 太极拳的起源与发展 陈氏始祖陈卜, 原籍山西泽州郡 (今晋城),明洪武5年 (1372年),迁居河南怀庆府 (今沁阳)。 陈王庭又名奏庭。明末清初人。文武兼优,精于拳械,功夫深厚。据温县县志和陈氏家谱记载:“陈王庭在明末拳术已著名。于拳术更加研究,又多所心得,代代相传,成为独特之密。其《长短句》:闲来时造拳,忙来时耕田,趁余闲,教下些弟子儿孙,成龙成虎任方便。 自陈王庭之后,陈家沟练习太极拳之风甚盛,老幼妇孺皆练习,当地流传的谚语“喝喝陈沟水,都会翘翘腿。”“会不会,金刚大捣碓。”等 太极拳的流派 陈氏太极,分为陈氏大架与陈氏小架。 杨氏太极,杨露禅向陈长兴学习陈氏大架,此后到京城教拳,连败高手,人称杨无敌。他及传人根据贵族子弟学拳的需要对拳架进行改编后创立。 武氏太极,武禹襄向杨露禅学习陈氏大架后,再向陈清萍学习陈氏小架后创立。 吴氏太极,吴全佑向杨露蝉之子杨班侯学太极拳后,由其子吴鉴泉创立。 孙氏太极,孙禄堂向武禹襄之徒郝为真学拳后创立。 和式太极, ?和兆元师从陈清萍后创立。 陈王庭 陈有本 陈长兴 陈清萍 和兆元 武禹襄 李亦畲 郝为真 孙禄堂 陈耕耘 陈花梅 陈延熙 陈五常 陈发科 陈绳武 陈尚孝 陈照奎 陈照森 陈小旺 和式 武式 孙式 杨露禅 杨班侯 吴全佑 吴鉴泉 杨式 吴式 陈花桂 李景炎 忽雷架 创太极拳(陈氏九世) 陈氏十四世 陈有恒 陈仲甡 陈 鑫 太极拳的风格特点 1)大脑支配下的意气运动 2)身肢放长的弹性运动 3)顺逆缠丝的螺旋运动 4)立身中正、上下相随的虚实运动 5)腰脊带头、内外相合的节节贯串运动 6)相连不断、滔滔不绝的一气呵成运动 7)从柔到刚、从刚到柔的刚柔相济运动 8)从慢到快、从快到慢的快慢相间运动 1)大脑支配下的意气运动 “以心行气,务令沉着,乃能收敛入骨”; “以气运身,务令顺遂,乃能便利从心”; “心为令,气为旗”,“气以直养而无害”; “全身意在神,不在气,在气则滞”。 练拳要领概括如下: (1)练拳时,意识要贯注在动作上,以意行气,不可只顾默想内气如何运行。 (2)练拳时动作要顺遂、沉着,劲运到终点时要表现出劲别来,这是使意气得到鼓荡的三个措施。 2) 身肢放长的弹性运动 “虚领顶劲,气沉丹田”; “含胸拔背,沉肩坠肘”; “松腰圆铛,开胯屈膝”; “神聚气敛,身手放长”。 练拳要领概括如下: (1)太极拳主要是练习掤劲, 掤劲生于弹性,弹性则生于身肢的放长,因此要注意身肢的放长。 (2)身躯及上部的放长,必须是虚领顶劲、气沉丹田和含胸拔背。 (3)手足的放长,必须是沉肩坠肘、松腰圆裆和开胯屈膝的旋转。 (4)练习掤劲时,先求绵软以去掉旧力(拙力),同时放长以生长弹性的新劲。 (5)只有神聚气敛地练拳,才是加强掤劲的内在因素。 3) 顺逆缠丝的螺旋运动 “运劲如抽丝”; “运劲如缠丝”; “任君开展与收敛,千万不可离太极”; “妙手一运一太极,迹象化完归乌有”。 练拳要领概括如下: (1)缠丝劲为太极拳命名的由来,没有缠丝劲就不能使劲环绕着身肢节节上升,达到完整一气。 (2)须知“贯串”的要求,不仅是运动须通过关节部分,而且还须使它通过整个关节上下的肌肉部分,这是螺旋缠丝的作用。 (3)运劲如缠丝,只有在轻灵贯串条件下才能实现;同时,神气方面必须鼓荡和内敛。 (4)缠丝劲的运用不可产生缺陷、凹凸和断续等三个缺点。 4)立身中正、上下相随的虚实运动 “立身须中正安舒,支撑八面”;“上下相随人难侵”。 “尾闾正中神贯顶”,“上下一条线”。 练拳要领概括如下: (1)分清主要的三个虚实,即脚的虚实、手的虚实和一手一脚的虚实。 (2)注意调整左手左足和右手右足–手与脚的虚实,这是“上下相随人难侵”的主要关键。 (3)要根据轻重浮沉的原则,经常检查自己划分虚实中的缺点。 (4)要做到双轻、双沉和半轻半重这三个无病的虚实,这要刻刻留心,久久锻炼才能养成。 (5)推手时不要忘却“隅手对待隅手”的原则。四正手与四隅手要相互转换,两者具练。 5)腰脊带头、内外相合的节节贯串运动 “腰脊为第一主宰,一动无有不动”; “周身节节贯串,毋使丝毫间断”; “欲要周身一家,先要周身无有缺陷”; “行气如九曲珠,无微不到”。 练拳要领概括如下: (1)腰脊联合作中轴,手臂动作要有倾斜度(45度左右); (2)由中轴而产生的“动分”和“静合”,是运用离心力达到贯串的中心关键; (3)开中寓合、合中寓开是节节贯串和旋转自如的具体表现;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