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白马人“火圈舞的田野呈现与身体象征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王阳文
摘要:身体是一个意义之核,一个动态的象征系统,以身体为媒介的舞蹈活动在族群生活中具有重
要价值。丰富各异的舞蹈形态背后蕴含着族群的文化规则与文化逻辑,以身体象征的方式表达出族群的历
史记忆、观念意识与认知图示。本文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对白马人年节期间自娱自乐的舞蹈形式——“火
圈舞”进行文化解读,通过对其袁演情境、身体语言和身体象征的分析与阐释,探寻身体动态背后的文化
意义与观念形态。
关键词:白马人:火圈舞:身体象征
在四川与甘肃交界地带的高山峡谷问,生活着一个不到两万人的少数民族群体,在今天的民族分类中
被划分藏族,但又由语言、信仰、习俗等文化差异较大,普遍对其冠以“白马藏”的称谓,在族群内部更
习惯于称自己为“白马人”。(如图1)今天的白马人主要集中在甘肃省文县铁楼乡、石鸡坝乡,四川省平
武县白马乡、木座乡、木皮乡及南坪县的下塘等地,共计两万余人。从地理位置来看,这一区域位于青藏
高原东端大岷山山脉的白水江、涪江流域,地处岷山和龙门山南北构造带,以及秦岭和摩天岭东西构造带
交错的特殊部位,话部与四川阿坝藏族自治州相连、南部与;ll=Jll羌族自洽县相接,北部与东部靠着陇南、
天水、兰州等大片的汉族居住区,介于今天的汉、藏、羌分布区之间;从所处的地理特征来看,村寨多位
于高山峡谷地带,沟壑纵横,大部分民居建在半山腰和山顶上,相对来说又显得较为闭塞;这一地区还位
于民族一历史区域——“藏彝走廊”的最北端。
“火圈舞”是两省三县白马人中最普遍的舞蹈活动,这种拉手围圈载歌载舞的形式在当地还称为“圆
圆舞”。在白马人眼中二者也并没有太大差别,“过年的时候中间架起火堆,围着火堆跳就是‘火圈舞’,
平常玩耍时拉个圆圈跳就是‘圆圆舞’,跳的都是一样的。1虽然这在当地已是共识,但仔细分析仍有差异。
从名称来看“圆圆舞”是以舞蹈队形的呈现来命名,“圆”是舞蹈的核心,“火圈舞”在此基础上则更强调
“火”的存在。从舞蹈发生的时间、空闻来看,围着火堆起舞的“火圈舞”多在年节期间、村寨中最大的
空地上进行,几乎全寨人都会参加,从开始召集人到活动结束是一个完整的表演过程,前后呼应且形成结
构;“圆园舞”的时间与空间更加灵活,劳动之余、家庭聚会都可以拉手围圈载歌载舞,因此“圆圆舞”
更加随意,参与者可多可少,没有场地要求,到哪都可以跳。其实在当地人的表述中,“火圈舞”更多的
被称为“跳火圈”,它的呈现要有一定的物质准备,还要有特定的情境依托,是一项全寨总动员的集体活
动,此时的“火圈舞”已经超越了手舞足蹈的娱乐与表演,更是一种必不可少的村寨生活。(如图2、3)
一、表演情境:“烤街火’’的集体活动
舞蹈作为当地生活的一部分,常伴以节日、活动或者仪式而出现,它们构成了舞蹈表演的时空情境。
白马人的习俗中从腊月初八开始“凑柴”到正月十五晚上“迎火把”,这段时间内要在村寨的空地上点燃
火堆,每天晚上大家出来围绕火堆玩耍、嬉戏、歌唱、舞蹈,当地称为“烤街火”,是白马人年节生活中
不可缺少的集体活动,也构成“火圈舞”表演的时空情境。
腊月初八开始村里的孩子要去收柴,这段时间每一家每天都要准备好干柴等待孩子们来拿,铁楼乡入
贡山的班支书详细描述了“凑柴”的情景:
腊月初八这一天中午以后,村里的孩子就敲锣打鼓出去收柴了,大的有十七八的,小的就五六岁,约
到一起挨家挨户要。到了门口就敲锣,边敲边唱:‘凑柴凑柴,给点柴,不给柴就不吉利,众人拾柴火焰
高!’柴拿得晚了都不行,紧着敲催得人拿,要是再晚点唱的就不好听了,‘快快把柴拿出来,不拿把你妈
两麻鞋’!要是再不给就要骂了‘你是哪里的人,不是入贡山人,今天不给柴,就不是这的人!’凑柴是大
1草坡山曹巴甲口述
家的事,都会给的,众人拾柴火焰高嘛!娃们等拿了柴就跑,跑得快得很,先到上街再到卜街,每天下来
得跑不少路。
这样的劳动看似辛苦但孩子们却很快乐,而且从小跟着收柴也是熟悉村寨的必要途径,奠定了在村寨
这个“熟人社会”的生存基础。从腊月三十起不再“凑柴”了,而是由会首出面组织“背柴”,每家少则
一百斤,多则两百斤。“凑柴”与“背柴”是当地的习俗更是作为村寨成员应尽的义务,因为只有白天收
了足够多的柴,才能够确保晚上篝火点燃得旺,在此基础上“烤街火”才能正常举行,这一系列活动环环
相扣,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将导致这一时期村寨生活的混乱。同时背来的柴越多,也证明村寨中的劳
动力更强,整个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清洁生产 教学课件 作者 曲向荣_ 清洁生产第1章.ppt VIP
- 销售人员必备山东省枣庄滕州市医疗机构分布明细.pdf VIP
- (正式版)DB15∕T 3092-2023 《电解铝企业能源管理体系实施指南》.pdf VIP
- 完整,四年级解决问题练习题100题 .pdf VIP
- 浙江大学《博弈论》完整课件.ppt VIP
- 2024外研版七年级英语新教材教学经验交流课件.pptx VIP
- 清洁生产 教学课件 作者 曲向荣清洁生产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第5章.PPT VIP
- 5.教育政策法规试题及答案.doc VIP
- 医用高等数学(第7版)课后习题解答.pdf
- 日本古野FURUNO-fmd3100_pcu3010_用户安装调试说明书手册.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