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诗歌教学的实施审美教育
我们在进行诗歌教学的时候,往往将大量的精力花在对诗句的理性的、定位的分析上,
试图通过对诗句的解释来引导学生把握诗的意境,甚至尝试用散文语言来一一对应的翻译诗
句。结果学生虽然“读懂”了诗歌的句子意义,却常常失去了对诗歌神韵的感悟,从而也就
没有了我们通常读诗时所拥有的那种审美愉悦。究其原因,即在于忽略了教学过程中的审美
教育。
人们常说“诗不可解”。这话是很有道理的。作为表现艺术而非再现艺术的诗歌,其
语言往往含蓄隽永,具有不定位性;其意境往往深邃、幽远,具有朦胧性。常常“境生于象
外”,甚或“言在此而意在彼”,故在诗歌的教学中,应将激发学生的审美感受放在重要位
置,注重学生审美素质培养,给学生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那么,在诗歌当中应如何实施审美教育呢?
一、入境悟象,理解“美”
诗歌中的词句的组合往往构成一定的意象,这种意象是作者在份繁复杂的社会生活的
基础上,进行思考、观察、选择,按美的规律组合起来反映社会生活的,对它的把握不是通
过对词句的简单解释可以实现的。而必须通过引导学生入境来达到体会领悟形象的目的,从
而理解意境的美。
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诗是视觉性极强烈的意象,横阔荒凉无限展开的
“大漠”和集中在无垠中一点一线的“孤烟”,一泻千里,杳无尽头的“长河”和孤独落寞
的“落日”形成了一种震撼人心的对照,而“直”和“圆”两个意象则更强化了诗句的雕塑
意味,这样脍灸人口的诗句只有进入到诗人设定的情境中才能充分理解它的无以伦比的美,
而如果我们将诗句翻译成“大漠里的孤烟是直的,长河上的落日是圆的”从语法上来看好象
是说得通的,但诗意却早已荡然无存了,意境更无从谈起,所以在诗歌教学中诱导学生进入
情境应是第一位的。
二、激发情感,感悟“美”
王夫之曾说:“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神于诗者,妙会无垠。巧者则存情中景,
景中情。”刘勰亦云:“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古往今来,千百首脍
灸人口的诗歌之所以为后人世代传诵,读之常新的原因即是诗人在诗行中贯注了自己的全部
情感,甚至心血和生命,在教学中教师应善于在学生和作者之间架设一座座情感交流的桥梁。
从而引导学生体悟美的深刻底蕴。
如李白的诗《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往,
轻舟已过万重山”,体现了诗的意境的美。这首诗是李白在流放途中所作,他突然遇赦,心
情欢快,振奋、急切盼望见到家人。诗中无一字言情,无一字不言情,把情感都溶化在景色
中,头两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借江上绚丽的景色流露诗人出发前的快乐
心情。三、四句借舟行疾速表现了诗人急切思归的情感,连本来使人感到凄婉的猿声也被涂
上欢快的色彩。所以王国维曾说:“昔人沦诗词,有景语,情语之别,不知一切景语,皆情
语也。”
三、驱遣想象,创造“美”
黑格尔说:“最基本艺术本领就是想象”,所谓想象是建立在感知与记忆基础上的一
种表象运动,它不仅是表象的复现,而且对表象进行重新组合与再造。诗歌在运用文字塑形
用心 爱心 专心 1
象的过程中,主要借助于创造性想象,它创造出来的形象具有很强的间接性和跳跃性。故在
诗歌教学中应注重驱遣学生的想象,通过想象对诗歌进行“补充”、“转换”、“再创造”
将诗歌的文字符号转化为立体画面,把作者没有直接说出的内容补充完整,达到陆机所说的
“精骛八极,心游万仞”的审美境界。
我们学习《春江花月夜》,诗中虽然对春江夜景有细腻的描写,却不能直接在学生的
头脑中形成美的物象,教师须借助诗句的描摹,调动学生的想象。促使其在头脑中形成风清
月朗的春夜,水天一色,花影层叠,笛鼓阵阵的景色。《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中,要抓住
作品在梦游中驾长风、披月光,越镜湖等奇妙情景,让学生鼓起想象的翅膀,进入作品的艺
术世界中与作者一起遨游,从而领悟诗人的神妙艺术构思,想象诗人的美好情感,产生审美
快感。
四、比较阅读,鉴赏“美”
乌申斯基说过“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审美的过程亦是如此,我们只有通
过对各种不同风格的诗词进行比照,才能将学生对作品的片面的,零散的认识,转化为比较
深刻的,全面的理解。从而更好的发现美,感悟美。
同样写离别,屈原《离骚》中“悲莫悲兮生别离”何其幽愤悲苦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年安徽皖江高速公路有限公司高速公路收费人员招聘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人体结构与功能教案仅供参考.pptx VIP
- 物探报告范例.pdf VIP
- 三级养老护理员国家职业技能培训模块一项目三任务三协助老年人进行口腔吸痰.pptx VIP
- 2025年安徽皖江高速公路有限公司高速公路收费人员招聘考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2025年安徽皖江高速公路有限公司高速公路收费人员招聘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完整版2025年开学思政第一课.ppt VIP
- 2025年安徽皖江高速公路有限公司高速公路收费人员招聘考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写作载体与写作受体.ppt VIP
- 电子科技大学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一览表最终.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