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关于环渤海地区史前古玉的几个问题
田广林
(辽宁师范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
所谓环渤海地区,是一个具有地理接近性特点的人文地理区划。其地域范围有狭义和广
义两种概念。狭义上的环渤海主要是指包括辽宁中南部、京津地区、河北东部滨海地区和山
东半岛在内的渤海沿岸陆域。这个范围,又可大体上区分为辽河以东的辽东半岛、辽河以西
至马颊河以北之间渤海西岸的辽、冀、京、津4省市濒海地带和山东半岛三大亚区。广义上
的环渤海则进而向内陆方向延伸到辽宁腹地、河北东北部和内蒙古东南部一带,辐射面积覆
盖到京、津、冀、辽、鲁和内蒙古等广大地域。
本区是中国境内最早采玉、治玉和用玉的地区之一,同时也是中国境内最早出现的治玉
和用玉中心。时至今日,岫岩玉矿所在的辽东半岛,仍为中国最大的玉材产区。1980年代
初,在岫岩细玉沟闪石玉矿对面的海城小孤山出土的3件距今约12000年前的透闪石玉质砍
斫器,代表了中国采玉历史的发端。
现有的考古学研究结果表明,北起黑龙江,南至珠江的中国东部濒海地带,在新石器时
期存在着一个彼此影响、双向幅射的玉文化条带。本文将要展开讨论的环渤海地区史前古玉,
如果从中国古代辽金元明时期的地图上观察,正好处于这个东部濒海玉文化条带的中心位
置。从存在时间上说,主要分属于考古学上的前仰韶时代(距今约8000年前后)、仰韶时代
(距今约7000,-~6000年)和龙山时代(距今约5000~4000年)三个历史期别。
前仰韶时代的玉文化遗存主要有分布于渤海西部岸线的辽西、冀东北、京、津一带的兴
山东地区的后李文化(约公元前6400,~--5700年)。其中,主要取材于岫岩美石的兴隆洼文化
玉器,早已脱离治玉和用玉的初始状态而进步到了较为成熟的发展阶段。无论就其材质还是
琢玉工艺来说,兴隆洼文化玉器都明显高于同时在北方乌苏里江流域出现的饶河小南山玉器
和南方长江流域出现的河姆渡文化玉器。因此,在渤海西岸一带发展起来的兴隆洼文化玉器
代表了中国早期治玉的最高水平,并与同期并存的其它玉文化遗存一起,对中国源远流长的
玉文化传统,有着开辟先河的奠基之功。
仰韶时代的玉文化遗存在渤海西岸亚区是红山文化(约公元前5000,--一3000年),辽东半
岛亚区是小珠山二期文化(约公元前4000~3000年),在山东半岛亚区是大汶口文化(约公元
前4100~2600年)。此间是中华玉文化发展史上出现的第一个巅峰时期。以红山文化为代表
的环渤海玉文化圈,是整个东部濒海玉文化条带出现的最早重一D·所在,曾经在中华CL$,J文明
的形成过程中,有过引领时代潮流,开创历史新局的重要作用。以红山礼玉和“坛、庙、冢”
为表征的社会复杂礼仪系统,代表了中华国家文明的初曙。
到了龙山时代,渤海西岸一带的玉文化遗存主要是小河沿文化(约公元前2900~2400
年),辽东半岛是小珠山上层文化(约公元前5000~4000年),山东半岛一带则是龙山文化(约
公元前2600~2000年)。此间,由于凌家滩玉文化遗存在江淮之间的先期崛起,本区在东部
濒海地区的玉文化中心地位随即消失。继红山文化和凌家滩文化之后,太湖流域的良渚文化,
成为龙山时代中国玉文化发展新的中心,中华古玉文明历史从此翻开了新的一页。
民以食为天。中华龙神崇拜的深层机制在于曾经作为渔猎经济时代远古居民衣食之源的
鸟兽鳞虫等多种自然生物的合体,而凤凰出现的历史背景则是蔽日遮天的鸟类以其与初民生
业关系的异常密切而被神化。山海相依和诸河入海的地理区位,极目鸟兽和遍处鱼盐的生态
环境,决定了环渤海地区曾经是渔猎时代初民社会取食畋渔的人文乐园。海城小孤山仙人洞
等考古新发现表明,在渔猎时代末期的旧、新石器时代交替之际,环渤海一带曾经存在着超
常发展的渔猎文化。这应该就是中国源远流长的中华龙神和风鸟崇拜最为深厚的物质基础,
也是中国的龙风崇拜最早肇源于东部濒海地带的秘密所在。
一个十分值得重视的历史文化现象是:当中华古玉文化在东部濒海地带肇源并于红山文
化时期在环渤海地带出现第一轮发展高峰之际,本区的各期、各支考古学文化虽然都先后进
入农业经济阶段,但又都十分完整地保留着上个时代——即渔猎经济的觅食方式与文化传
统。农业与渔猎业互补并重,是史前环渤海先民社会生存方式有别于其它文化区系的一个显
著特征。
周秦汉魏之际,泛称东部濒海部族为“夷”,又以其所居地域的不同而有了东夷、东北
夷、北夷和淮夷等各种名目。史前环渤海地区的古玉文化遗存,应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三一SY235C9I2KS维护保养手册.pdf VIP
-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PPT课件.pptx VIP
- 陶瓷原料及配方基础.ppt VIP
- 茶小绿叶蝉的防治课件.pptx VIP
- 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 GB7588-2003.docx VIP
- 2023民航特种车辆操作工民航特种车辆操作工试卷(练习题库).docx VIP
- IEC 60840-2004 额定电压30kV(Um=36kV)以上至150kV(Um=170kV)挤包绝缘电力电缆及其附件试验方法和要求(中文).pdf VIP
- 22G101 三维彩色立体图集.docx VIP
- 混凝土混凝土.ppt VIP
- 沈萍微生物课件第3章b.ppt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