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当海岩遇上黄花梨
他是知名作家和编剧、酒店高管,曾经的公安局干部,现在,他多了一个新身份:收藏家和私人博物馆馆长。
不论从数量和质量上,海岩的明清家具私人收藏都在中国当代家具收藏界中名列前茅,只不过因为作家的名头太响,掩盖了他收藏家的身份。
盛世收藏的热潮下,海岩在北京顺义一个古色古香的院子里建起了黄花梨博物馆,用以展示他收藏的八九百件红木家具。花木假山、小桥流水,在离首都机场一个小时车程的北京郊区,海岩默默地建了一座颇有江南古典园林韵致的家具博物馆。
现在,博物馆还未对外开放,你到不了现场也不要紧,从刚刚由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姚黄魏紫俱零凋:红木家具古今谈》一书中,同样也可以一窥海岩藏品的古典之美。画案上镶嵌了八条紫檀螭龙的黄花梨独心板大画案、雕花繁复的紫檀雕花顶箱柜、雍容华贵的黄花梨镜台,或简洁隽秀,或禅意空灵,或厚重古拙,都让人一见难忘。
一聊到这些心肝宝贝,海岩就打开了话匣子,头一个要提到的名字就是马未都。上世纪90年代,王朔、刘震云、莫言等一批作家成立了海马影视协会,海岩任副会长,而马未都正巧是秘书长,两人因此得缘相识。海岩对记者说,他开始收藏,马未都是最初的领路人之一,他买的最初几件藏品,还是马未都掌眼给看的呢。
那时候,马未都已经有了他自己的观复博物馆,有一天,海岩去参观,一看,心里一动。
也是马未都对他说,你玩收藏,可以以器物中的家具为主,既可观赏,又可以使用和陈设。这样,海岩选择了家具这个门类,特别是天然的纹理、灿烂的光泽和悠远的香气让他欲罢不能、深深为之着迷的黄花梨。
他觉得购买和收藏黄花梨家具是抢救性的。《姚黄魏紫俱零凋》一书的书名出自欧阳修的名句:“姚黄魏紫开次第,不觉成恨俱零凋。”海岩说:“紫檀、黄花梨这两种优质的木材,现在已经到了濒临绝迹的程度,所以我取了‘姚黄魏紫俱零凋’这个书名,也是一种感叹。”感叹一种古代的美的消逝:“黄花梨要长成大板,需要1000年左右的时间,谁愿意为了1000年后的事种树?现在没有了。有人种了一些苗,长了几年就砍了,做成手串、珠子卖高价。所以我们只能看古木凋零,不觉成恨,但仍努力保留这姚黄魏紫的风姿。”
迷上黄花梨,就像吸毒了一样
《新民周刊》:你是什么时候开始喜欢上收藏的?
海岩:十几年前,那时候也没有收藏的概念,就是自己喜欢,喜欢就买了。我对家具情有独钟,不光是中式家具,西式家具啊,古典、现代的我会喜欢。我收藏家具,那家具也是实用器,在家里也可以用,一开始实用为主。后来慢慢地,这方面的知识了解得越来越多,购买的量也慢慢增加,就开始从实用变成了收藏了。
有那么一件事,十多年前,我当时所在的单位福利分房,我分着一套,分了房大家说去买家具,就去了香河那的一个家具城。在那儿,我们看上了一个四出头的管帽椅,一套,才卖1500元,然后我们还跟人家砍价,砍到了1000元。就这样我们居然还没买。我们问那营业员要了一张名片,名片上不是有地址么?我看上面写着河北某地某一个厂,我一同事说:那我们能不能不在他这买,咱们找个周末去趟河北,直接到他们厂里,说咱们一人买一套,能便宜到七八百块钱就能买下来也说不定。回去的路上,刚巧,我们路过燕莎,那儿有一家硬木家具店,有人说这里也有中式家具,我说都路过了,那就去瞅瞅吧。我的同事劝我,说这里的家具不能看。我说为什么不能看呢?他说这个店都是紫檀、黄花梨的。我说紫檀、黄花梨怎么不能看呢?他说你看了以后就不愿意买别的了,就像吸毒了一样。
这个说法引起了我的好奇心。原来我对家具的了解只是从家具的款形、工艺来欣赏,就是从那时候起,我开始接触它的材质,才知道我们传统家具理论里,款形、工艺、用材三者缺一不可,这叫“形艺材”,就像你去买玉,首先要了解这是不是和田玉,是山料还是子料,因为材质的差别,价格也是天差地别。
我是一点一点进入这个领域的。慢慢地学习,和行家朋友多交流,认为自己可以买的,就买一些,提高眼力,慢慢积累。
《新民周刊》:收藏之初,马未都先生还帮你买过藏品?
海岩:是啊。我认识马未都快20年了,他是我收藏之路上的领路人之一。确实我头两件家具都是马未都帮我买的,我跟他去转了好些个古董和家具店。那时候我已经成名,他还没上《百家讲坛》,我们是多年的好朋友。他有时间就帮我去买,帮我砍价。当然,他不是唯一一个点拨我的人。还有一些藏家、一些工匠、一些做新家具的人、甚至一些倒卖木材的人,他们把他们的知识传授给我,也给我很多帮助。
《新民周刊》:收藏这行水很深,有没有吃亏上当的时候?
海岩:那肯定有。我刚开始收家具的时候,对黄花梨的理解并不是很深,收过一些做工款形有毛病的,不过我后来都转让出去了。虽然不是上品的黄花梨,但是黄花梨升值得非常快,我10万买的,到我出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