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唐卡的审美.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唐卡的审美   摘要:唐卡绘画是藏族地区特有的文化现象,由于交通、语言、风俗等壁垒,大多数内地民众、艺术爱好者对唐卡了解较少,缺乏系统的理解。甚至先入为主的认为:唐卡只是一种宗教用途的工艺美术品。本文将用通俗易懂的文字,从形式、内容、绘画语言和理论著述上,为大家介绍唐卡中蕴含的种种独特艺术审美特质,还原唐卡作为绘画所具有的艺术审美。   关键词:唐卡;审美;形式;内容;语言;理论   唐卡绘画作为藏族地区特有的文化现象,它和中国工笔画的前身??敦煌壁画,有着相同的审美理念、近似的制作方法、以及水乳交融的关系。自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绘制白拉姆以来,一千三百年中,唐卡绘画一直在青藏高原生生不息,繁衍至今。不仅是中华文明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也是世界艺术的大观园中,唯一不用标签的文化现象。   元朝以降,中国绘画逐渐转向崇尚水墨的文人绘画,世间审美取向也渐渐疏离由敦煌壁画、唐卡等为代表的工笔重彩艺术典范。及至如今,大多数画家、理论家对唐卡的了解越来越片面,甚至简单认为:唐卡只是一种宗教艺术品,甚至是工艺美术品。这,其实是一种偏见。   作者世居康巴藏区,多年来,跟随著名藏族学者格桑益西先生、著名唐卡画家洛松向秋老师从事传统唐卡的研究和当代藏画的创作。为了弘扬我国传统的民族文化;为了让热爱藏区文化的朋友了解唐卡艺术;同时,也为了民族文化的相互交流,作者将自己对唐卡的粗浅了解,简单梳理与诸君分享。为避免词汇的生涩难懂,本文避开繁密的宗教术语;用通俗易懂的文字,深入浅出地,为大家介绍唐卡蕴含的独特审美。   1 独特的形式   1.1 装帧之美   唐卡的装帧素以厚重的缎面为边框。按照坛城①的形式来缝制。选择用缎面的原因有三:1)容易和唐卡画布相结合,便于二者熨帖的缝合在一起;2)锦缎的价格较高,在藏区生活中很珍贵,用珍贵的材料来装帧,表示对宗教的尊重和敬畏;3)在游牧迁徙生活中,厚重的锦缎可以妥善的包裹、保护画面。   从材质的角度来看,厚重的华丽缎面正好和画面相协调。厚重的颜色也正好衬托了主体的辉煌。看到一幅古老的唐卡,那承载风雨侵蚀的锦缎边框,你都忍不住想赞美。特别是那些一针一线的缝缀技艺,虽粗朴却虔诚。每一个粗粗的线头,都是多年前在高原的阳光下,藏家汉子拿着粗针大线、虔诚地缝合而成。   画面之上还得覆盖一层轻薄的黄色丝绸和彩带,平时可将丝绸彩带放下,保护画面;展示时,则将丝绸卷至顶端,扎成一朵绚烂、金黄的花朵。于是藏区特有的神秘、高贵气质流露出来,分外好看、韵味悠长。如图1,唐卡的装帧和悬挂   1.2 材料之美   (1)唐卡画材种类繁多,主要分为:天然矿物、天然植物、人工矿物和金属材料。这和敦煌壁画基本相同,只是经过千百年的演变,绘画颜料已经本地化、细腻化了。   一幅唐卡的产生,与此地的人、此地的水、此地的土,此地的天气和植物、矿物,完美结合、唇齿相依。春天来了,画家们开始收集植物的茎叶作颜料,以后会用它画面上画成草地、树木和小花,完成植物的生命转换;夏日炎炎,画家们就在藏寨的背阴里,制作一年要使用的画布;秋天到了,大家开始纷纷收集那些果实和矿藏,研制成细腻的颜料;又在隆冬的火炉边,把一年收集的颜料,精心绘制成一幅幅精美作品。从这个意义上讲,一幅唐卡不是画出来的,而是在此地生长出来的!所谓天人合一,我想也是这个道理吧。   比较有意思的是藏传颜料的胭脂和花青。将药丸般的颜料块放在小碟里,不用加胶、不用泡开,用湿毛笔舔舐两下就直接可上画。和国画的胭脂、花青相较,明度、饱和度上都略有降低,显得十分沉着、厚实、熨帖。我曾试想,用国画颜料调和出代用品,但是都缺乏那古老的包浆质感。   西藏大学的阿旺晋美老师还有一种“绿罩色”,这是康区所少见的。在石绿颜料绘制的地方,用这种颜料薄罩一遍,会使绿色显得更加滋润透亮。高原上这类土法秘方,往往在画面效果上有着神奇的效果。在绘画材具越来越工业化、统一化的今天,这些散落的文化遗存尤其值得我们收集、整理、研究。即便是内地也有的矿物,藏区也会有其独特的使用方法。曾有一幅红唐卡,其背景朱砂色泛出星星点点的银色光泽,色感亮丽、厚重、优雅;完美地衬托着黄金的光明;这种色泽和质感,完全不同于市面所售的朱砂颜料。追问画师,原来是他自己筛选朱砂矿石,自己研磨的。或许是因为国内颜料厂在制作朱砂颜料时采用了漂净工艺,虽在饱和度上更红艳,但又缺乏朱砂质感了。   (2)唐卡选择了布,而较少使用绢或纸来做载体,我想更多的是棉布粗朴的本质才能衬托厚重的矿物和金属材料吧!   用泥土和牛胶制作出来的上好画布,本身就是一件艺术品。我曾以为布是做得越薄越好,事实不然。好的画布,是富于弹性的;呈果冻般半透明。拍之如牛皮声响,卷之则柔顺绕指且富有弹性。这样画布,即便是在没有依托的情况下,展开画面也会平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