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虚竭、虚极”为述补结构。
可能多数“虚~”式词医学特性太呖显,词典》中收录的并不多,只牧有“虚乏、虚
烦、虚汗、虚耗、虚极、虚假、虚竭、虚空、虚劳、虚赢、虚热、虚入、虚弱、.虚实、虚损、
虚邪”。其中有的词条书证晚于本书,有的释义又木完全符合本书,如“虚极、虚竭、虚满.
虚空”。自然作为一部综合性辞书,不可能对所有医学词语作出解释,但研究者应弓:起注意,
以免混淆。而且“虚空”的凌空义,不属于术语,似当补。“虚疏”袁空疏、稀疏义虽首见
于本书,但亦见于后世其他体裁文献.《农政全书。木棉》:“近来北方多吉贝,而不便纺织
者,以北令风气高燥,绵毳断续,不得成缕;级能作布,亦虚疏不堪用耳。一H1亦当收。
“虚”作为单音节词在书中出现的频率也很高,为575次,几乎都用为虚弱义。
三、搿结一
“结”在书中的构词能力也比较强.,结”有“聚积”义,陆机≮挽歌》之三:“悲风
徽行轨,倾云结流蔼。”晦1李善注:“结.犹积也”。在医书中“结”主要指“病邪的积聚、
郁结”旧。它既可以与“聚、积、滞一同义语素构成同义并列双音词,如“结积、积结、聚
结、结聚、结滞、滞结”;也可以和“停、留、搏·宕、塞、涩、壅”等意义相近、相关的
语素组成并列双音词,如“结留、留结、停结、结搏、结宕、结塞、结涩、结壅”:还可与
名词性语素组成述宾结构的双音词,如“结瘕、结块、结脓、结胎、结物、结肿”,不过,
“结胎”中“结”的语素义不是郁结、积聚,而是用其“结合”义:?结筋、结血:结气、
结热、结痛?则为偏正结构;“结急、结硬、结牢、结强、结盛、结实、结成、结为,结入”
为述补结构。“结胸”作为病名,是“结于胸”的简称,卷7《伤寒结胸候》: “结胸者,
谓热毒结聚于心胸也。”拉1又卷46温病结胸候》:“若热未入里,而下之早者,里虚气逆,
热结胸上,则胸否满短气,谓之结胸也。一珏3“胸是“结”的处所补语,故“结胸’’也应
视为述补结构。
以上诸词由于医学特性较强,因而被词典》收录的很少,只收“结聚、聚结、滞结、
聚结、结胸、结胎、结核、结实”八个词。
, 此外,“烦、劳、精、急、宣、和”等,在书中都显示了比较强的构词能力,这里不一
一分析。总体而言,《诸病源候论》中比较活跃的构词语素,常为多义语素。由于参构时的
语素义并不相同,因而所构成双音词的结构并不一定相同,位置有前有后。
参考文献:
[1]束闻兵.‘宋书词语研究(博士学位论文).杭州:浙江大学,2003:58—59.
13,140,248,1314.
[2]丁光迪等.诸病源候论校注.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1285,162,597。l
[3](--十二孑’本.管予.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143.
[4]明·徐光启.农政全书.长沙:岳麓书社。2002:566.
[5]粱·萧统编.文选.北京:中华书局,1977:407上.
【6]汪巽仁,陈竹友.中国古医藉词义.台北:明文书局。1987:278.
调诂学与中医古籍研究 ,
黄作阵(北京中医药大学医学人文系医古文教研室北京100029)
继承和发扬祖国中医学,首要的任务就是学习、研究中医古典著作。尽管中医学在不断
发展,但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和前人总结的治病经验主要还是在古代中医文献里,因此学习中
9
医学,必从学习中医古籍入手。学习中医古籍,我认为可以分为以下四个层次;
版本目录校勘(文本还原)
文字语言训诂(文本解读)
历史文化哲学(文化解析)
科学研究应用(继承发展)
. 学习中医古籍的第一个层次就是版本目录校勘学的学习,这是对中医古籍文本还原的过
程。中医古籍大多经过几百年甚至数千年的流传,而在流传过程中又经过无数次的传抄和翻
刻,在这个过程中所产生的错误是相当复杂的:既有后人有意的改篡与增删,也有无心的讹
误与漏衍。因此,学习古籍,就要读善本书。如何知道是否是善本书?这就要了解古籍的版
本流传存佚刊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