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ST+30m索网结构监测传感器优化布置.pdfVIP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计算索应力峰值响应(见公式2)并给出其分布。 Xo=X七G’o (2) 式中疋为索应力峰值响应,G为峰值因子,取3.5。图5给出了0p风向角下各索应力峰值响应值。 图5矿风向角索应力-耕勘脏值 索单元和应力超过500MPa(相当于促动器达到设计拉力2吨)的牵引拉索,作为最终的应变传感器的布设位置,如 图9。 (2)基准态索应力变化对结构刚度影响大的位置 ①分僦 利用Ansysq]的ProbD吲盟处理器概率灵敏度分析功胄掣‘Ⅵ贺理滞;态各索应力的改变对结构刚度改变的敏感程 度。 概率灵敏度分析方法主要基于蒙特卡罗统计方法,计算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简单相关系数或偏相关系数(消除 其他变量的相关影响),以I比{乎阶敏感程度大小,并进行显著性检验: a、考虑变量随机性,服从某概率分布,利用拉丁超立方法随机抽样; b、在变量空间多个位置计算变量对因变量的梯度,即计算某个变量的敏感程度时,其它变量也在变化,同时还 可以考虑变量之间的相关性。 c、设定显著性概率,假定某个变量的敏感程度趋向0,计算这个假定成立的概率,如果超过了设置的概率,则 认为该变量的敏感程度是不显著的,可以忽略。 ②基准态索应力变化对结构刚度影响大的位置 FAST30米模型结构的振动响应主要是由风荷载作用引起,分析各模态对风振响应的贡献率,以贡献最大的模 态频率代表结构整体空间刚度。 由风振响应的时程分析结果,利用振型分解法求得各阶模态响应,见公式3: ∽J=纺吼 (3) 式中仍为第,阶模态,留为第-,阶模态系数。 第_,阶模态对系统应变能的贡献计算见公式4: 己=三丽 (4) 系统总应变能计算见公式5: 钆:窆面, (5) · 』=l 最终可以从第,阶模态对系统应变能的贡献占系统总应变能的比值1j来衡量第/阶模态对系统动力响应的贡献 程度,称为响应参与系裂121,见公式6: ’巧=苦 ㈣ 图6给出了00风向角作用下的响应参与系数,50阶以后的模态对系统动力响应的贡献很小。 由各风向角作用下响应参与系数发现,最大贡献模态均为第3阶而并不是基频,这一方面是由于FAST 30米模 型结构周围建筑的存在使得各风向角的作用不相同造成的,另—方面第—阶和第二阶振动形式为索网球面内的对称 和反对称的扭转,而第三阶则是索网沿X轴方向的振动,与风作用的模式接近,同时也看出索网X方向的刚度弱于 Y方向,见图7。 本文取显著性概率为2.5%,设所有索单元应力为变量,令其服从截断的正态高斯分布,即索应力服从正态高斯 分布(均值取设计值,均方差取O.5倍的设计值),且要在0~750MPa范围内变化,因变量即取第三阶自振频率。图 8给出了相对重要的索应力对结构刚度敏感程度,其相应位置就是较优的测点布置位置。 图6酽风向角响应参与系数 (三)整体响应监测传感器优化布置 本文采用目前应用最广的—种方法即Ko/iiile:r提出的有效独立澍13】优化布置加速度传感器。 有效独立法是从理论模型的模态出发,构造一向量使从测试点估计模态坐标的估计误差的协方差最小,使从有 限测试点得到的局部模态最大程度的线性无关,才可以最充分地反映完整的目标模态的特性。 (1)目标模态 在目前的测试条件下,—般选择为数较少的低阶模态作为目标试验模态,且所测的目标模态应有较高的运动能, 这样有利于数据采集以及提高测量抗噪能力。结合风振响应参与系数,选取得目标模态见表l,其对应的计算频率 范围为7.46~21.34Hz。

文档评论(0)

whl00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