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d离子交换树脂分离碱性溶液中橙皮苷的动力学和热力学.pdfVIP

dd离子交换树脂分离碱性溶液中橙皮苷的动力学和热力学.pdf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dd离子交换树脂分离碱性溶液中橙皮苷的动力学和热力学.pdf

112 2007,Vo1.28,No.12 品 科 学 ※基础研 离子交换树脂分离碱性溶液中橙皮苷的 动力学和热力学 朱思 明,于淑娟 ,扶 雄 ,杨连生 (华南理工大学轻工与食品学院,广东广州 510640) 摘 要:橙皮苷是有着许多生理活性的生物类黄酮。本研究通过静态吸附实验,对D296树脂分离碱性水溶液中 高浓度橙皮苷的工艺条件、吸附性能、反应动力学和热力学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pH为 11.5、浓度为2.43g/L 的橙皮苷水溶液适于用小粒径的D296树脂在60℃下浓缩;吸附过程符合Freundish等温吸附式;60~C时树脂与 橙皮苷反应的速率常数k为0.5167h~,且随温度的降低而 降低,反应活化能E 为23.45kJ/mol;在60℃反应 平衡时,吸附过程的表观交换反应平衡常数K、自由能变化AG。、反应热△H 。和熵值AS。分别为7336.15g,L、 一 24.63kJ/mol,69.69kJ/mol和 0.28kJ/mol。因此,交换反应能 自发进行,是吸热和熵增加的反应。 U 关键词:橙皮苷 ;离子交换树脂 ;吸附;动力学 ;热力学 KineticsandThermodynamicsofAdsorptionofHesperidininAlkalineSolutiononIon—exchnageResin ZHUSi—ming,YUShu~uan,FUXiong,YANGLian-sheng (CoUegeofLightChemistryandFoodScience,SouhtChinaUnive~ityofTechnology,Gunagzhou 510640,China) Abstract:Hesperidinisabioflavonoidwithmna ybiologicalactivities.Theadsorptionconditions,exchangereactionbehavior, reactionkineticsandhtermodynamicswereinvestigatedbybatchion—exchna gemehtod .Th eresultsshowedhtathteoptimum adsoprtionconditionisat60℃,pH11.5nadhesperidinconcentration2.43mgml,nadhteresinwihtlittlediameterisadaptable 收稿 日期:2006.11—02 基金项 目:广州市自然科学基金项 目(2003J1一COO11) 作者简介:朱思明(1976-),男,讲师,博士,主要从事食品化学、糖化学和糖生物学研究。 常得到亲脂性苷类 、酚性成分等;正丁醇常得到苷 、 参考文献 : 有机酸;丙酮常得到氨基酸、鞣质、水溶性生物碱等 全国中草药汇编编写组.全陶中草药汇编 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 物质:而乙醇和水则分别可得糖类、氨基酸、小分子 社.1996:504. 肽和蛋 白质、多糖、多肽物质I8_9】。因此 ,不同作用 成丽,刘燕,陈凌亚,等.枇杷花三萜皂甙成分的研究[J】.华西医大 差异应该是各有效部位所含不同成分,以及对各种菌的 学报。2001,32(2):283. 作用原理不同所致 。但总体来看,枇杷花的提取物对 杜连祥,路福平.微生物学实验技术 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文档评论(0)

ziyouzizai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