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文摘要
慢性湿疹皮损中SP、VIP表达及与
CD4、CD8关系的研究
摘 要
目的:湿疹是由各种内外因素引起的,在急性阶段以丘
疱疹为主,在慢性阶段以表皮肥厚和苔藓样变为主的瘙痒性
皮肤病。其病因与过敏素质,外在物理、化学刺激及精神因
素有关。而湿疹的发病机理主要是由于复杂的内外激发冈子
引起的一种迟发型变态反应,它是由T淋巴细胞介导的免疫
损伤。THl/TH2细胞亚群失衡对发病及加重有重要影响。近
年来,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之间相互作用逐渐成为人们关注
的热点。而慢性湿疹作为一种与精神神经因素相关的皮肤
病,其发生发展的神经免疫学机制已成为探索神经系统和免
疫系统相互作用的切入点之一。本实验检测血管活性肠肽
Intestinal
(Vasoactive
达情况,观察表皮与真皮内神经肽与T淋巴细胞的相互关系
的特点,为进一步探讨慢性湿疹患者神经系统与皮肤免疫细
胞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寻找依据,从而为湿疹患者的神经免疫
学研究提供思路。 .
方法: 病例标本来源于2003年6月~2005年1月河北医
科大学第四医院皮肤科门诊患者,所有病例均具有典型皮
损,并经组织病理确诊为湿疹。临床表现皮损以浸润肥厚为
主,瘙痒剧烈。所有患者标本经手术或环钻采取,置10%福
尔马林溶液固定,常规石蜡包埋。对照组标本取自河北医科
中文摘要
大学第四医院外科10例手术患者的健康皮肤。 以30例慢性
湿疹病人皮损为实验组,10例健康皮肤为对照组。
收集患者的详细临床资料,组织病理采用石蜡切片HE
染色观察;免疫组化采用SP法。实验结果采用SPSSl0.0统计
软件中单因素方差分析及等级资料的秩和检验。
结果: CD4+、CD8+T细胞染色结果均为胞浆或胞膜棕
黄着色。在正常组织中,显示很少的CD4+、CD8+T淋巴细胞,
而且主要分布于表皮基底层、真皮浅层中。CD4+、CD8+T淋
巴细胞比值为1.59±O.4l,接近1:1。在慢性湿疹患者皮损中
CD4+、CD8+1淋巴细胞均明显增多,表达部位主要位于真皮
浅层,以CD8+T淋巴细胞增多为主,比值为0.63±O.14。
VIP染色结果均为细胞浆着色。在入选的30例慢性湿疹
患者皮损中均有VIP的表达,染色部位在表皮及真皮、真皮
乳头、血管、毛囊、汗腺周围,色棕黄,范围+~卅。lO
例对照组中也均有表达但范围局限于表皮,真皮很少有表
达,且颜色为浅黄色,范围十。丽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CP0.05)。
P物质染色结果30例慢性湿疹患者皮损标本中2l例P物
质有表达,主要表达于表皮全层、真皮内。范围+~+++,lO
例对照组皮肤仅3例有表达,主要表达于表皮基底细胞层,
范围+。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尸≮O.05)。
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
l慢性湿疹皮损部位SP表达增加。
.慢性湿疹患者皮损中P物质主要表达于表皮全层、真皮
浅层、乳头部、汗腺。强度+~+++,对照组皮肤偶有表达,
主要表达于表皮基底细胞层。染色强度+,两组比较有显著
中文摘要
差异(PO.05)。
2慢性湿疹皮损部位VIP表达增加。
染色部位在表皮及真皮、真皮乳头、血管、毛囊、汗腺
周围的细胞膜和细胞质,色棕黄,染色强度为+~+抖。对照
组中表达范围局限于表皮,真皮很少有表达,且颜色为浅黄
色,强度+。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O.05)。
3慢性湿疹皮损部位D4、CD8表达增加。为胞浆或胞膜
棕黄着色。在正常组织中,显示很少的CD4+、CD8+T细胞,主
要分布于表皮基底层、真皮浅层中,CD4/CD8为1.59±0.41。
慢性湿疹皮损部位T细胞亚群CD4+和CD8+表达的阳性细胞
密度均明显高于正常人对照组,表达部位主要位于真皮浅层,
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尸≮O.05)。
上述结果提示:SP、VIP等神经肽与湿疹的发生发展有一
定相关性。机体内存在相互影响和制约的神经内分泌免疫网
络体系,此现象同样存在于皮肤中。慢性湿疹的发病机理可
能是多因素的,尤其与皮肤.神经系统.免疫异常有关。
关键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