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危重症护理学--机械通气.ppt

  1. 1、本文档共4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 * * * * * * * * * * * * * * * * * 三、机械通气常见参数设置与调节 (二)常见报警参数设置   呼吸机常见报警参数设置包括容量(潮气量TV或分钟潮气量MV)报警、高压报警、低压报警、PEEP或CPAP水平报警(未应用PEEP或CPAP时,不需要设置)、FiO2报警等参数警报系统。设置界限依据患者病情与呼吸机类型,参照说明书调节。一般设置高于或低于实际参数的10%~30%。 第三节 机械通气的护理 一、机械通气期间的监测及护理 二、人工气道管理 三、机械通气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四、呼吸机撤离的护理 五、呼吸机维护与消毒 第三节 机械通气的护理 一、机械通气期间的监测及护理 (一)一般护理 1.心理护理 2.眼睛护理 3.口腔护理 4.皮肤护理 5. 体位与肺部物理治疗 一、机械通气期间的监测及护理 (二) 机械通气过程的监测 患者在机械通气期间,应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重点监测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肾功能系统、动脉血气分析与血氧(详见各系统功能监测章节)等,综合分析判断呼吸机治疗效果,预防机械通气的并发症,提高患者的安全性。 第三节 机械通气的护理 二、人工气道管理 (一)人工气道的固定 (二)人工气道的湿化 (三)气道分泌物清除 (四)气囊管理 (一)人工气道的固定 妥善固定人工气道,防止导管随呼吸移动。 人工气道可用胶布、扁带、人工气道专用固定带等固定。 固定松紧度以通过一根手指为宜。 使用胶布固定导管的患者需要注意保护面部皮肤,防止皮肤损伤。 * (一)人工气道的固定 (二)人工气道的湿化 机械通气临床应用指南 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2006年) 无论何种湿化, 都要求近端气道内的气体温度达到37℃,相对湿度100%,以维持气道黏膜完整, 纤毛正常运动及气道分泌物的排出, 以及降低VAP 的发生率。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2007年 第02期 正常上呼吸道粘膜的功能: 加温、加湿、滤过、清除呼吸道异物 人工气道丢失液体的机理:吸呼气体湿度差值 保证气道达到理想湿度是气道护理的关键 (二)人工气道的湿化 人工气道湿化的标准 * (三)气道分泌物清除 * 清除呼吸道分泌物的目的 (三)气道分泌物清除 气道分泌物吸引指征: 1、气管导管内看见明显分泌物; 2、患者频繁或持续呛咳; 3、听诊气管或胸部有明显痰鸣音; 4、分泌物引起的SPO2突然降低; 5、气道峰值压力升高; 6、患者突发呼吸困难,口唇、粘膜发绀等 气道分泌物粘稠度分级 临床上通常将痰液粘稠度分为3度: Ⅰ度为痰如米汤或白色泡沫样,能轻易咳出,吸痰后玻璃接管内无痰液滞留; Ⅱ度为中度粘痰,痰的外观较Ⅰ度粘稠,需用力才能咳出,吸痰后有少量痰液在玻璃接管内壁滞留,但易被冲冲洗干净; Ⅲ度为重度粘痰,痰的外观明显粘稠,常呈黄色并伴有血痂,不易咳出,吸痰时吸痰管因负压过大而塌陷,玻璃接管内壁上滞留大量痰液且不易用水冲净。 吸痰注意事项 1、吸痰前后给予纯氧,可避免出现低氧血症。 2、吸痰管选择不能太细、太粗、太软、太硬和太短;吸痰管直径不应超过导管内径的二分之一,以三分之一为适宜;吸痰管长度应比气管导管长4~5cm为适宜。 3、吸引时间不超过20秒,两次吸引的间隔时间应尽量超过十分钟,以降低低氧血症的发生率。 4、负压过大容易损伤器官黏膜引起出血等,负压过小不易清除气道分泌物。一般适宜负压为150~200mmHg。 (四)气囊管理 1.气囊压力 正确的气囊注气方法:将听诊器放在患者气管处,边向气囊注气边听漏气声,听不到漏气声时再抽出0.5ml气体。最简单的气囊压力监测方法是指触法,指触气囊压力的软硬度达鼻尖硬度即可,建议不用。 2.气囊上滞留物的清除 目的是清除气管插管套囊与气管壁间隙的分泌物,防止分泌物积聚引起气管黏膜糜烂及感染。现代观点一般不主张常规定期气囊放气。 机械通气临床应用指南推荐意见:应常规监测人工气道的气囊压力;有条件的情况下,建立人工气道的患者应进行持续声门下吸引。 气囊压力管理 囊内压力:合适气囊压力应维持在25~30cmH2O。 * 三、机械通气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一)人工气道相关并发症 1.气管导管堵塞 导管堵塞常见于呼吸道分泌物或呕吐物返流引起堵塞、导管位置不当、气囊滑脱嵌顿导管口、导管远端开口嵌顿于气道隆嵴及其他机械性原因。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严重时出现窒息、紫绀和SpO2下降。出现气道堵塞应针对原因立即处理,清除呼吸道分泌物、调整人工气道位置、抽出气囊气体调整气囊位置等,必要时配合医生进行纤支镜检查清除气道分泌

文档评论(0)

qujim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