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文化学角度解读南宋寿词的勃兴
李红霞
!深圳大学中文系,广东深圳 #$%%’
摘要:本文从南宋朝野上下的祝寿风尚、理学思潮的影响、文人结社酬唱等外部环境和词体文学自身特
点出发,全面系统地审视了南宋寿词繁盛的社会文化成因,藉以寻绎南宋寿词的价值及宋代社会政治、
文化状况的某些精神特质。
关键词:寿词;理学;结社;词体文学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 -
祝寿是一种以封建伦常观念为思想根底、以喜庆祥和为基调的风俗行为,其生成发展源于中华民
族的文化心理积淀。原始先民有感于死亡的威胁而祭天法祖,向神灵祈求福寿,寿辞作为这种泛生命意
识人生仪礼的伴生姐妹随之萌生。此后,统治者为满足其本能的享乐意识与虚幻的长生欲求而大兴祝
寿庆典,使带有歌功颂德性质的寿诗配合着专用乐歌得以流延不绝。但总体看来,南宋以前寿诗大多限
于庙堂,民间鄙而不传,所以寿体文学创作并不繁盛,成就也不突出。到了南宋,一向以柔婉雅正为宗的
词体文学开始与祝寿这种世俗伦理情调的生活内容紧密联系起来,这是一个值得注意的文学现象。因
此,从文化学角度探讨南宋寿词炽盛的历史文化土壤,既有利于解读其勃兴之因,同时对我们了解词的
多样性审美功效也不无裨益。
一、朝野上下的祝寿风尚是南宋寿词勃兴的最直接渊薮。
寿词是祝寿庆生风俗行为的表征和产物。作为祝寿礼俗这一社会现象的副产品,祝寿之举并非始
于南宋,从《诗经·小雅》中的《南山有台》、《楚茨》、《天保》以及《周颂·载见》、《商颂·烈祖》等祈求延寿保
祚的描写可知,祝寿活动及寿诗创作由来已久,以后历朝犹存。不过,史料充分表明,南宋寿词创作之盛
是过去任何一个时期所难以企及的,其涉及词家之众,词作之丰形成鲜明的时代特征,构成词坛一大景
观。据《全宋词》和《全宋词补辑》统计,南宋寿词约为),.* 首,约占宋词总数的#/ #% ;词家涉及有姓名可
考的词家约.%% 人,其中魏了翁以一百首寿词而位居众家之首。寿词创作如此之众,以至一些词人别集
中已列有《贺生辰》、《寿词》的类目,张炎《词源·杂论》和沈义父《乐府指迷·寿曲》中还特别评述了寿词
创作,这些无不说明了南宋寿词繁盛的事实。
风行一时的南宋寿词创作并非仅是纯粹的艺术活动,更主要是一种风俗行为,其产生与南宋偏安
王朝的享乐风气密切相关。金兵的铁蹄踏碎了北宋统治者的繁华梦,偏安的南宋王朝不仅不思收复中
原,反而在屈辱的隆兴和议后沉醉于文恬武嬉的侈糜中。南宋偏安的局面、衰败的国势、畸形繁华的城
市经济,使得精神空虚的统治者更狂热恣肆地及时行乐,社会上的享乐风气愈演愈烈。凭借江南富庶的
物产和长江屏障,统治阶级蓄足其势,逞其声色之好,终日歌舞尽欢,京都临安这个“销金锅儿”更是遍
吹“东都遗风”。无论皇家庆典还是民间娱乐,规模、排场均胜似当年。绍兴十二年朝廷恢复了废弃的礼
乐制度,开乐禁、置教坊,为恣意享乐大开方便之门。祝寿这种需借乐舞以添彩助兴的喜庆活动,其盛况
不难推知。朝野酣嬉,风俗侈糜也日甚一日,“士大夫皆厌厌无气”。表面的歌舞升平与现实的危机四伏,
文人士大夫只有蜷缩在自我的小天地里,借觥筹交错的祝寿或自寿活动,来宣泄生命价值无从实现的
《江淮论坛》 年第 期
%! !# $
苦闷,来掩饰山雨欲来的恐慌。从这个意义上说,南宋寿词中所表现的享乐意识,也是政治衰败、社会心
理的软弱造成的必然结果。
与前代相比,南渡后的宫廷祝寿活动更为频繁,几乎每个皇帝都以自己的诞辰来命名一个“圣节”,
又称“天节”。据《东京梦华录》卷九注载,每到这一天,宫中都要举行盛大的祝寿庆典,朝臣上殿祝寿,进
献寿酒,然后皇帝赐宴,乐工歌妓致语奏乐,歌舞相庆。这种圣节祝寿之风至孝宗乾道、淳熙朝达到高
潮,直到理宗、度宗朝依然盛行。周密在《武林旧事》中追怀孝宗为高宗庆寿盛典时写道:“寿皇圣孝,冠
!
绝古今,承颜古今,承颜两宫,以天下养,一时盛事,莫大于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