皎然、司空图诗歌意境理论脞说.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石油地质与工程

第 23卷 第 4期 金 陵 科 技 学 院 学 报 (社 会 科 学 版) VoI.23.No.4 2009年 12月 JournalofJinlingInstituteofTechnology(SocialScience) Dee.,2009 皎然、司空图诗歌意境理论脞说 李金坤 ,李 莹 (1.江苏大学人文学院,江苏 镇江 212003;2.江苏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苏 镇江 212003) 摘 要 :在佛老之学的影响下 ,禅宗 “即心即佛”、“无着无住”的随缘任运的思维方式与 “当头棒喝”的 “顿悟”意 念 ,以及道教偏重于崇尚自然、梦幻神游、浪漫超脱的思想特征等因素,皆直接影响唐人对诗歌意境理论 的探讨 , 有助于唐代诗歌意境理论的完善与定型。皎然 《诗式》以 “取境”为 中心论诗;司空图(二十 四诗 品》“思与境偕”、 “象外之象,景外之景”和 “味外之 旨”、“不著一字 ,尽得风流”的诗学思想与审美观念,正是 中国诗学意境论走 向 成熟的鲜明标志,开启了宋代严羽 “以禅喻诗”等诗学思想的不二法门。 关键词 :唐代 ;皎然 ;诗式》;司空图;(--十四诗 品》;意境理论 中图分类号 :122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31X(2009)03~0048—06 CommentsontheSpiritualStateTheoriesonPoetryofJiaoRanand Si-kongTuS LIJin—kun,LIYing。 (JiangsuUniversity,Zhenjiang,212003,China) Abstract:InfluencedbyBuddhism andTaoism ,free—thinking and following thenaturalrulesof “Zen”andTaoism heavilyaffectpoetsofTangdynastybyhelpingscholarsgofurtherwiththespiri- tualstatecontainedinpoemsandshapethespiritual—statetheoricsofpoetrycreationinTang.For instance,JiaoRanandSi—kongTubothemphasizedtheimportanceofthefunctionandstatusof spiritualstaterevealedinthepoem,allofwhicharegreatsignsofthematurityofChinesepoetic theoriesofspiritualstateandarethekeystotheunderstandingofYanYuSthoeryof “Zen”applied injudgingpoems. Keywords:Tangdynasty;JiaoRan;poempatterns;Si—KongTu;twenty-fourpoemtastes;theo- riesofspiritualstate 中国诗歌意境理论发轫于先秦两汉 ,酝酿于六 型。如王昌龄 《诗格》以佛学的 “境”论诗,将诗境分 朝,繁盛并成熟于唐代。在佛学的影响下,具有中 为 “物境”、“情境”与 “意境”;皎然 《诗式》中提出以 国特色的佛学——禅宗,其 “即心即佛”、“无着无 “取境”为中心来论诗;司空图 《二十四诗品 所体 住”的随缘任运的思维形式与 “当头棒喝”的 “顿悟” 现出来的 “思与境偕”、“象外之象,景外之景”和 “味 意念,直接渗透到唐人诗歌意境理论的探讨中。而 外之旨”、“不著一字 ,尽得风流”的诗学思想与审美 道教偏重于崇尚自然、梦幻神游、浪漫超脱的思想

文档评论(0)

fengbing + 关注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