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新时期西部散文“客入者代言现象”原因初探.doc

_新时期西部散文“客入者代言现象”原因初探.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_新时期西部散文“客入者代言现象”原因初探.doc

汉人学得胡儿语 —新时期西部散文“客入者代言现象”原因初探 摘要:新时期西部散文拥有着庞大的创作队伍以及丰硕的创作实绩,明显体现着中国知识分子在日益走向边缘化的状态下对心灵家园和人文精神的坚守,对以东部为中心的经济发展主流地区的文化形成一种反拨,乃至于对抗。在这种坚守、反拨乃至于对抗的过程中出现了一种现象,那就是西部散文创作中的“客入者”现象。这与通常居于社会精英阶层的作家往往担当着作家所属的某一民族文化的代言人和记录者的现象是不同的。本文就试着对这种现象的成因进行分析梳理。 关键词:客入者代言、两种文化相碰撞、迎合主潮、接受群体 作家的创作是独特的生命体验和艺术构建,而这种体验的形成通常与一片独具文化特色的土地有着密切联系,正如“鲁迅之于越文化,沈从文之于楚文化,老舍之于京都文化”【1】而在新时期以来的西部散文创作中,最为优秀的作品都是出自于外来作家之手, 这与通常居于社会精英阶层的作家往往担当着作家所属的某一民族文化的代言人和记录者的现象是不同的,形成了一种奇特的“客入者代言”的现象。但是学界在研究讨论西部散文的时候,往往忽视或者避开了作家的身份来谈西部散文的共性或者专门举出某一位作家从其中窥探西部散文的某一个方面。对于西部散文作家身份的问题,周涛已经意识到了,他在谈及西部边地作家时指出:“除陕西的几位作家(陕西应该还有陈忠实和高建群等)是本地人外,其他几位都是‘外来人’——昌耀是湖南人,张贤亮是江苏人,马丽华是山东人,我是山西人。相对而言这是一个地理文化杂交现象,从中表现出西部文化有杂交优势”。【2】本文就试着对这种“客入者代言”现象的原因进行分析梳理。 一、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所谓客入者,是指在西部生活工作了相当长一段时间的西部散文作家,主要包括:周涛(山西人)、马丽华(山东人)、张承志(北京人)、宁肯(北京人)、张贤亮(江苏人)、孤岛(浙江人)、沈苇(浙江人)、董汉河(山东人)、李佩芝(河北人)、许淇(上海人)等等,这些人的创作与来西部旅游或因其他原因作短暂停留的作家们所写的西部采风式的文章不同。山东文艺出版社曾出版了《西部风景》,书中收集了很多西部采风式的文章,将这两类文章比较一下可以发现,西部采风式的文章仅仅描写西部风景,没有深层次地去挖掘这些风景背后的西部精神。而且大多是雁过无痕,如同一颗小石子投入湖中,湖面马上趋于平静,没有泛起多大的涟漪。而客入者的散文创作在展现西部风景的同时极力彰显西部精神,他们如同一位位优秀的摄影师,总能抓住最能表现西部精神的那一瞬间。这些作品虽然也在记录具有西部特征的景物人事。但并不流连景物人事本身,也不去精细地刻画其中最能体现西部特征的细节,而是以一种当代意识和宏大的文化视野,与雄伟、严酷、贫瘠、原始的西部自然与文化进行心灵的对话。如周涛的《过河》,通过病入膏肓的哈萨克族老太太策马跃入河中将那匹看似顽愚实则机灵的马驾驭过河的一幕,告诉我们马背上的民族是不畏惧任何艰难险阻的。 客入者们之所以能从西部风景中挖掘出西部精神都源于他们熟悉这里的一草一物,对西部有着十分深厚的感情。细细看一下这些外来作家的经历,也就不难发现他们为何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周涛自少年时代就到了新疆,几十年客居新疆的生活使他由衷地热爱这片土地,认同这片土地。他曾深情地诉说:“我记不清我最喜欢新疆的哪儿,我在这生活了三十年以上,对它熟透了,你不能说你对你父母亲更喜欢哪个部分,是鼻子,还是眼睛,爱他们就是了,包括缺点和弱点……她的一切都和你有密不可分的联系,都是你生命的一部分,你的家。”【3】从这段深情地诉说中可以看出,周涛俨然已将新疆视为自己的另一个故乡,她如同生身父母一样可亲。而另一位优秀的西部散文作家马丽华虽说是山东人,她却更愿意让人们称她为“西藏的马丽华”。马丽华自1976年援藏人员来到西部,至今也有三十多年了,这块新奇的土地令她充满了灵感,西藏成就了她长达51万字的长篇巨著——《走过西藏》。张承志的散文追寻了他小说的精神追求——寻索心灵的皈依地。而无论在他的小说还是散文当中,他追寻的目标都指向了遥远的西部,以内蒙古草原、新疆天山南北、回民黄土高原三块大陆作为自己的精神故乡,陶醉于草原额吉的爱和牧民的淳厚之中。 外来作家们对西部有着如此深厚的感情为他们歌颂这片神奇的土地做好了奠基工作。真情实感是散文创作的一个基本要素。好的散文都是都是以浓厚的情感为基础的。正如范培松所言:“散文是喷出来的”【4】,情感在心中不断地与酝酿,升腾,最后喷发,这才形成了一篇篇一部部色彩纷呈的精美华章。 二、两种文化相碰撞必然产生灵感的火花 作为少数民族聚居地的西部是一块神秘的土地,充满了异域风情。放眼整个西部作家群体,以西部风情作为书写对象的大多是外来作家们。因为对于土生土长的西部人眼里这里的

文档评论(0)

qsp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