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动物繁殖的进展.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繁殖学分会第十三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河北省动物繁殖的进展 2 桑润滋L (1、河北农业大学动科院 保定071001;2、河北省牛羊胚胎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保定071001) 繁殖是畜牧业生产中关键环节。发展畜牧业的中心任务就是增加畜禽的数量和提高其质量,数 量的增长有赖于繁殖,质量的提高除改进培育和饲养条件外,主要也是通过繁殖才能实现。繁殖在 畜牧业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基于上述原因我国劳动人民从古至今历来都十分重视动物繁殖。河北 省更是如此。 1、历史悠久的i.-/jL省动物繁殖。 河北省是我国畜牧业开发最早的地区之一,武安、磁山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遗址中发现有猪、 狗、鸡等原始畜禽。到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时期,河北境内己初步形成了马、牛、羊、鸡、犬、豕 六畜俱全的畜牧业。商周时代在繁殖技术上采用混群放牧方法,以利配种,并在配种后,公母分群, 以利保胎。春秋战国时期,诸国争雄称霸,连年战争,养马受到重视,并由于农业深耕挽驾之需, 培育了牛、马、驴役畜,推广了繁殖骡的技术和牛耕技术。秦汉时期,相畜及畜禽良种选育有了很 大发展。武清等地汉墓出土的青瓦猪及其仔猪,外形具有华北大型猪的特征。定州出土的东汉时期 的陶猪及连茅圈证明,家畜饲养管理技术较发达。随唐时期,尤其是盛唐朝代,为了发展农业,牛、 马、驴、骡等家畜饲养受到重视,畜牧业空前发展。由于“牧养有法,医疗有术”,养马业兴盛。为 了选育良种及征调便利,建立了马籍和马印制度…。 辽、元、明、清朝代,河北为畿辅之地,为防卫需要,盛养马匹,马匹繁育技术有较大发展。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为了培养畜牧兽医专门人才,1904年冬,清朝北洋练兵处在保定创立北 洋马医学堂,是我国最早的兽医学校,后改名为陆军兽医学校,1919年迁至北京。1935年成立的察 哈尔张北畜牧学校1902年成立的直隶农务学堂为河北培养了大批畜牧兽医人才。 1902年河北农业大学前身——直隶农务学堂诞生,1905年直隶农务学堂创办了《北直农话报》 (即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前身),在1906年出版的《北直农话报》第8期4—7页,范卿的《畜产学: 繁殖改良论》指出:“咱们的东邻,有个日本,每年派人到外国去,选买公马六七匹,一匹就得用两 万块洋元。他的百姓们也得买三四十匹,这个贱点,一匹也得用六七千块,买了这个马,不轻易使 用,先以它配牲口,使变种子,借用它的遗传力,所以日本的马现在就一年强似一年”。该文还给出 了繁殖改良的具体办法,“取身子强壮,用同族繁殖,如日本、高丽、中国的公母马交合”,或者“取 形体改样,用异族繁殖,如中国、阿拉伯、英国的公母马交合”憧。。 2、河北省动物繁殖技术进展 2.1大群混配 从远古到近代河北省的家畜,~般都是公母混群任其自由交配。如牧区马群一匹公马占母马10 —20匹,自由配种。山岳区的养牛,成群放牧,随时可配,但配种期多在四五月间,正值春忙,受 胎率很低。平原区绵羊都是二三十只成群,公母羊2岁开始交配,公母比例约l:l卜15,高原区 约1:2卜30,自由交配,6月开始,一直到年底。因此,分娩从11月拖延到次年5月,有冬羔春 羔之分。猪的繁殖,因多为原始品种猪,性成熟极早,母猪3个月开始发情,公猪还要早,时常有 “窝里跳”(哺乳期内同胞交配受孕)的事实,因此第一二胎繁殖率颇低。一般母猪育成率约8卜 85%,在河北省乡间很少有专养公猪的农户,多由粮油作坊带养一头,农民赶来母猪交配。这种粗放 管理,大群混配的繁殖方法是原始牧业的特征,一直延续到近代。 2.2种畜户配种 种畜户在河北省农村历史上早已出现。由于分户饲养,配种较为困难,因而出现了养种公畜的 510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繁殖学分会第十三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农户,在配种季节上集赶会,走村串户,为农户饲养的母畜配种。20世纪50年代初,著名种畜户 阳原县东井集公社配种员杨进业,全家14口人,都是配种员,从1958--1960年共配种繁殖大牲畜 1185头。种畜户配种辐射面大,比大群混配提高准胎率l倍以上。种畜户的出现适应了传统畜牧业 的发展。 2.3家畜配种站配种 , 1950年,河北省

文档评论(0)

wuhuaiyu00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