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取象在中药、方剂学中的应用.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试述取象在中药、方剂学中的应用 覃定学 (广西南丹县覃定学中医特色医疗康复诊所) 摘要:取象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一种本能性的方法,在古今的各学科中皆有 运用,对中医学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有重大意义。中医学是依赖于取象的方法而构 成理论体系的,两千多年来的中医文献中充满了取象的内容,无数临床医学家借助 取象的实践,获得满意的疗效,发展了中医药学。直到今天,我们广大中医仍运用 取象的方法进行防病治病。本文试论取象在中医药,方郝学中的应用,既是中医学 方法论的一大特色,也是一种科学的方法论。为坚持和发扬中医特色,把握中医学 的内在规律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取象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方法。《易传》上说:“在天成象。”“居则观 其象,这应是中国文化史上有关取象内容的最早记载o《易传》又说:“是故夫象,圣 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 阴阳虽备于《内经》,变化莫大乎《周易》o唐代医学家孙思邈说:“不知道《易 经》的原理,不能说是一个懂得医道的医生。即“不知《易》不足以言太医o”由此可 见《易经》在医学上的重要性。 卦象就是古人认识自然界的最朴素的方法。用“——”和“一一”这两种不同 符号,分别组合三次,就成为八种不重复的卦象兰、兰兰、兰、酱、三三、舀、兰、兰”,分别 代表着天、地、火、水、雷、山、泽、风八种属于自然界实际存在的物,又以图象展示出 它们的不同属性和品相。这是最古老的取象方法。 用药取象类比是医、易互通的另一个要点o《神农本草经》提出了“君、臣、佐、 使”,即药物有贵贱等级;上药、中药、下药之品三分。它是取象于人类社会的组织 形式,类比地说明药物对人身所起作用的重要程度o《千金要方》说:“上药一百二 十种为君……中药一百二十种为臣……下药一百二十五种为佐使……又有阴阳配 合,子母兄弟……有单行者,有相须者,有相使者,有相畏者,有相恶者,有相反者, 有相杀者,凡此七情合和之时,用意审视。”这一取象内容目的是使医者充分考虑如 何发挥药物组合中每味药物的单独作用和协同作用,而避免发生抵消或有害的不 良作用。 对于植物类药物性能的判定,常常是抉其生物性形象特点及生长特性的规律 性内容为依据。 364 “大率用根者,若有宿根,须取无茎叶时采,则津液皆归其根,欲验之,但取莱 菔,地黄辈观;无苗时采,则实而沉,有苗时采,则虚而浮。其无宿根者,即候苗而未 花时采则根生已足,而又未衰,如今之紫草,未花时采,则根色鲜泽;过而采,侧根色 黯恶,此其效也。用实者,成实时采,皆不限以时Elo”这说明药物(植物性)的性能, 作用来源于气味,而气味之来,则与天地之气和四时之化密切相关。在一药之各 部,由于受气不同,故作用有异,且亦有其规律性。如甘草之“春苗、夏叶、秋花、冬 实、得四气之合,其色之黄,味之甘,迥出其他黄与甘之上,是协土德,和众气,能无 处不到,无邪不祛,此所谓主五藏六府寒热邪气也”的内容就构成甘草的具体功用 之象。 对于药物的取象理论的发挥,首推东垣先生。 药类法象:风升生、味之薄者,阴中之阳,味薄则通,酸苦咸平是也,防风、升麻、 柴胡……热浮长;气之厚者,阳中之阳,气厚发热、辛甘温热是也,黑附子、乌头、干 姜……湿化成;戊湿其本气,平其兼味,辛甘成苦,在人以脾应之,黄芪、人参、甘草 ……燥降收;气之薄者,阳中之阴,气薄则发泄,辛甘淡平寒凉是也,茯苓、泽泻、猪 茯……寒沉藏;味之厚者,阴中之阴,味厚则泄,酸苦咸气寒是也,大黄、黄连、石 膏……o 用药根稍条例:凡根炎在土者中半以上,气脉之上行也,以生苗者为根;中半以 下,气脉之下行也,人土为稍。病在中焦与上焦者用根,在下焦者用稍,根升而稍 降。大凡药根有上中下,人身半以上,天之阳也,用头;在中焦而用集;在半身以下, 地之阴也,用稍,述类象形者也。 “草部:防风;纯阳,性温……象云;治风通用。” 中药的“五气”、“五味”是以五行学说为理论基础,这自然是取象的内容。如 李时珍认为“朱砂生于炎方,秉离火之气而成,体阳而性阴,故外显丹色而内含真 汞。其气不热而寒,寓中之阴也,其味不苦而甘,火中有土也。”这是取象于离卦解 析朱砂的功用。 虫类药物的作用,基本上与虫类习性有密切取象关系,如应用穿山甲、蜣螂以 叻坚破积;应用僵蚕、蝉蜕以宣风化热等。 李时珍说:“盖行而疾者,唯风与蛇,蜈蚣能

文档评论(0)

wuhuaiyu00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