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S历史]唐代家庭形态的复合型特征.pdf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CPS历史]唐代家庭形态的复合型特征.pdf

# 专题研究# 唐代家庭形态的复合型特征 : 唐代复合型家庭, 主要有 / 同居共活0 和 / 同籍别居0 两种模式。 号称 / 同居0 者未必就是一家; 分家异居之后仍然可能 / 同籍0 。唐代家庭的二元 性复合型特征, 表现出 / 家户0 与 / 家庭0 的差异及家庭形态与功能的悖离。这 种情况的出现, 与中古转型时期家族制度和法律制度的变化密切相关, 从一个侧 面表现出唐宋社会变革的时代特征。 : 所谓家庭形态, 从字面上理解是指家庭这一基层社会组织的规模和结构形式。前者对应的 是一种数量关系, 后者则属于一种类型分析。因此, 家庭形态问题与一般所讨论的 / 五口之家0 或 / 八口之家0 问题有所不同, 因为它不只是关系到家庭人口的多寡, 还涉及家庭类型的分 析, 尽管这两个问题密切相关。 本文提出二元性结构的复合型家庭形态概念, 在进一步澄清 / 家户0 与 / 家庭0 概念的同 时, 将揭示唐代乃至古代中国家庭结构的特殊模式。在所谓复合型家庭形态中, 或者是家人在 一起生活, 即所谓同财共活, 构成一个生活单元, 但同居的各成员却不在一个户籍上; 或者是 / 家人0 不在一起生活, 但各 / 家0 却拥有同一个户口, 同一个名义上的 / 户主0 , 构成一个单 独的社会管理单元, 即所谓同籍别居。这两种情况, 都表现为家庭形态与其功能的某种悖离。 这是一种用简单的核心家庭或联合家庭之类的概念无法加以说明的家庭现象, 值得予以探讨。 一 关于唐代家庭规模的讨论与数据分析 关于唐代家庭规模与结构的研究, 迄今大体有两种看法: 一种意见认为以规模比较大的同 ¹ 居共财的家庭为主, 其典型事例是江州义门陈氏。 20 世纪30 年代就有学者认为, 唐代既然表 ¹ 5 江州义门陈氏宗谱6 , 转自费成康主编: 5 中国的家法族规6 , 上海: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1998 年, 第222) 227 页。据说这个家庭是南朝陈后主的后裔, 从大和六年 (832) 迁居江州德安, 到北宋嘉祐 七年 (1062) 奉旨分家, 二百多年间同居十余代。其著名的/ 义门家法0 据说始订于大顺元年 (890), 但是, 从其中的财产分配、人事管理来看, 这不是典型意义上的家庭生活, 而是一个变相的劳动组织, 是血缘外衣下的经济和生活共同体。 # 84 # 唐代家庭形态的复合型特征 ¹ 彰五世同居之家为 / 义门0 , 可见四世以下同居是民间常见的现象。 后来, 也有人总结出汉型 家庭和唐型家庭的说法, 认为汉型家庭以五口之家的小家庭为主, 唐型家庭以八口之家的三代 º 同居大家庭为主。 其所依据的有周村十八家之类的材料。唐麟德元年 (664) 怀州周村十八家 造像记, » 记载这十八家共 131人, 平均每户约7128人。我们知道, 唐代石刻造像题记中, 一 般都是以家族为单位造像发愿, 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家庭单位。一个家庭如果有出家 , 通常 与在家的父兄们共同举行礼佛活动。例如, 房山石经 5 故上柱国庞府君金刚经颂6 , ¼ 儿子庞德 相等兄弟四人为父亲庞怀德造像。参加这次礼佛活动的除了亡 的直系亲属外, 还有姻亲、姻 亲的兄弟和本家叔伯。又如, 5云居石经山顶石浮图铭并叙6 : / 清信佛弟子刘玄望, 弟定辽、弟 ½ 文立, 侄男志敏, 并出家妹法喜、法 [澄]0 。 刘玄望两个出家为尼的妹妹, 与本家兄弟侄儿共 同举行佛事活动。可见, 造像题记中共同举行佛事活动的并非真正的一家人, 同样, 像周村十 八家这样的/ 家0 , 并不是本文所考察的主要对象, 类似的论据显然值得重新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docindpp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