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學生實驗法庭 組員:徐慧鳳、連翌均、陳玟璇、 陳韋如、曾雲婷 校園暴力定義 「暴力」乃指以語言、或明顯的肢體動作侵犯他人 , 使對方感受到威脅、痛苦或身體上受到傷害。而「校園暴力」若從廣義來說:應是指發生於校園內的所有暴力行為 , 包括同學彼此間或老師與同學之間﹝體罰﹞、以及學生對學校的破壞行為等。 校園暴力形成原因 個人因素: 家庭因素 : 青少年的偏差行為可能是有些功能性的作用的,這些行為可能是青少年用來向我們求援的信號。現在大多為雙薪家庭,父母親與孩子的相處時間短暫,孩子平日若沒有什麼特殊的情況,家長常會置之不理,而忽略了孩子內心的狀態。有些孩子就會轉以特殊的行為來吸引父母的關心注意。 家庭裡有暴力情事發生,也會造成一個孩子的暴力行為。 社會因素: 校園是社會的一面鏡子,校園會反映社會的現象。現今的社會選舉風氣惡劣,暴力充斥,立法院一開席就會打架謾罵,大人世界如此不理性的處理事情,給青少年一個很不良的示範。 大眾傳播媒體提供青少年一個最佳的模仿對象,還有社會化的模式,美體所傳達的訊息代表著時尚,若沒有模仿就表示落伍,而青少年的判斷是非的能力往往較差,對於媒體所呈現的暴力鏡頭容易造成盲目的偶像崇拜,當作英雄一般。 學校因素: 為了認識自我,尋找自我,需要多重的管道由別人那裡了解自己的定位,所以同伴的看法對青少年來說非常的重要。所以當同伴施與壓力,或是沒有辦法受到同儕接納的時候,青少年往往就會出現衝突行為。而為了自己的定位,具有相同傾向的青少年也容易結黨行動,排斥他人,衝突在所難免。 當一位老師對學生的態度過於苛刻,或是有歧視學生,對學生過度的體罰,則學生長久下來心生怨恨,便會對老師進行暴力的行為。 霸凌的定義 霸凌(bully)是一個長期存在於校園的現象。專指孩子們之間惡意欺負的情形,我們將bully翻譯作「霸凌」。兒福聯盟基金會執行長王育敏引用挪威長期研究霸凌議題的學者Olweus定義霸凌:「一個學生長時間重複地被暴露於一個或多個學生主導的欺負或騷擾,或是該學生被鎖定為霸凌對象而成為受凌兒童的情形。」 霸凌事件 南投縣某國小發生校園霸凌事件,一名五年級導師在作文課出題「班上的一個人」,還列出負面成語,引導學生把焦點指往班上某位同學 ,南投縣某國小五年級的張姓導師,上作文課時以「班上的一個人」為題目,隨後又寫上「偷雞摸狗」、「害群之馬」、「十惡不赦」等負面成語要求學生寫進文章裡,恰巧當時班上一名學生小宏在校外有不當行為,因此全班同學的作文幾乎都以他主角,讓小宏心靈受到極大的傷害 。 恐嚇的定義 以使人畏怖之目的,而對他人為現在或將來惡害之通知。至其所用之方法為言語或舉動,消極或積極,均非所問。又恐嚇之性質,不以違法為必要,雖屬合法之事,若以恐嚇為要挾,依然構成。 恐嚇法條 第三百四十六條 (單純恐嚇罪)意圖為自己或第三人不法之所有,以恐嚇使人將本人或第三人之物交付者,處六月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一千元以下罰金。以前項方法得財產上不法之利益,或使第三人得之者,亦同。前二項之未遂犯罰之。 刑法第三百零五條(恐嚇危害安全罪) 「以加害生命、身體、自由、名譽、財產之事,恐嚇他人致生危害於安全者,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三百元以下罰金。」其中所謂「加害」指以不法之手段施以危害,其加害之客體,則為他人之生命、身體、自由、名譽、財產。 暴力公然侮辱罪 刑法第三百零九條第二項的暴力公然侮辱罪) 。 「侮辱」是指侮弄辱罵,足以減損被害人之聲譽,例如在公共場所以粗鄙言語辱罵他人,即屬公然侮辱(但如指摘具體事實損及他人名譽,則屬誹謗罪)。本罪須以暴力方式公然侮辱他人,方能成立,例如當眾以污水潑人臉部、強拉他人之手並手指辱罵者屬之。 少年事件處理法 少年事件法所處理之少年非行行為分成兩大類一.是觸法行為 二.是虞犯行為其中觸法行為的處理又分為7歲到14歲兒童或少年的觸法行為及14歲到18歲的少年處法行為而虞犯行為只限於12歲到18歲之少年 1. 7~14歲之兒童或少年觸法行為 依照刑法第18條第1項的規定 未滿14歲人之行為不罰 因此7~14歲的兒童或少年必然不得判刑 但應依少年保護事件審理 並得裁定保護處分 其中7~12歲的兒童觸法 依少年事件處理法第85條之1第1項適用少年保護事件之規定 而12歲到14歲的少年觸法 則依少年事件處理法第3條第1項之規定審理 少年保護事件的審理程序請參照少年事件處理法第三章 2. 14~18歲的少年觸法行為 少年觸法行為依少年事件處理法第3條第1項之規定審理 程序分為少年保護事件與少年刑事案件 (1)少年刑事案件 少年法院接受依第17條報告的事件或依第18條第1項移送的事件後 少年法院應依第19條之規定開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