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5年,李鸿章与伊藤博文在日本马关谈判课件.ppt

1895年,李鸿章与伊藤博文在日本马关谈判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3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大学士:1人 翰林院学士:2人 进士:2人 礼、户、工、刑、吏部官员:9人 御史:1人 驻外公使:1人 巡抚:2人 知府、道台:2人 译书局员工:5人 仆人:1人 与康有为同居所:2人 变法失败后的受牵连者 引入:两幅马关条约谈判图。后图是日本画家笔下的马关条约谈判图——图中的日本官员坐得端正、站得笔直,清朝官员则头向前伸、身躯佝偻——日本画家的骄横心态表露无疑。甲午战争对国人的刺痛是极其深的,以至于梁启超这样说道:中国维新之萌蘖,自中日战争生。 1895年4月,春。刚刚熄灭战火的中、日两国有两个地方仍在忙碌着——日本的马关和清朝的京师,后者正在举行三年一度的全国范围的进士考试(明清时期的科举考试分为三级:秀才、举人和进士,前两级在地方考试,后一级在京城,称为会试——因为在春天举行,故称春闱)。这一年的各省举人们共1300余名,其中37岁的广东举人康有为和他的22岁的学生梁启超,即将成为这次会试中的风云人物。 康有为,广东人,自幼受封建礼俗教育,19岁时开始走上的也是科举考试之途,与他的老乡洪秀全倒有几分相似之处。但两人所处的时代已大不同,洪秀全处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前,西方侵略开始,但西方思想尚未被国人了解之时;康有为则处在19世纪的70、80年代,此时,洋务运动和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打开了人们的眼界,(1895年的广州图)广东地近香港更易受到西方的影响。 康有为曾经阅读过《环游地球新录》等书,逐渐了解了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并开始把他的一些认识写进著作中,用他的认识教化学生——万木草堂。如《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 问题:两部著作中的相似之处? 假托、借助孔子。 问题:为什么? 孔子的社会影响;自己的幼年教育。 即使如此,这种观念在当时也该惊世骇俗的了。难怪梁启超把上述著作的影响比喻为“思想界之大飓风”、“火山大喷火”。当然带有学生对老师的崇拜、赞誉——实际上《孔子改制考》在康有为赴京考试之后才刊行,当时也只能是现在学生的头脑中喷火,在外面冒些烟罢了。这两部书的思想奠定了维新变法的理论基础。 1895年,康有为第二次前往北京参加会试,学生梁启超随行。梁启超17岁时就考中举人,在家乡有神童之誉,拜康有为为师时,康有为尚是秀才之身,秀才教举人成为当地的一大新闻。 与来自各省的举人们一样,除了准备9天的考试外,中日之间战争的最终结局也牵挂着举人们的心。1895年4月17日,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立即激起京城人们的义愤,一些官吏和应试的举人们纷纷上奏、或上书朝廷表示反对,梁启超领衔的广东81名举人的联名上书是最早的一封上书。继广东之后,奉天、江苏、陕西等16省的举人们也纷纷上书,由于当时举人们的身份还不能直接上奏朝廷,要有都察院转奏,故称之公车上书。一时间“章满察院,衣冠塞途”。 为了聚合起更大的声势,康有为等人遂发起18省举人们的联合上书。 为了聚合起更大的声势,康有为等人遂发起18省举人们的联合上书。热血沸腾的康有为用一天两宿的时间起草了约1万8千字的《上皇帝书》。 问题:康有为的立国自强之策带有什么色彩? 资本主义。 在上书最后,康有为激动地表示:举人等草茅疏逖,何敢妄陈大计,自取罪戾,但同处一家,深虞胥溺。譬犹父有重病,庶孽知医,虽不得汤药亲尝,亦欲将验方钞进。 由于种种原因,最后在上书中签名的举人连同康有为在内一共603人,不足在京举人的一半;都察院也没有接受这封上书,自然君父也看不到。但这封上书通过各种媒体在当时就已经传遍天下,在唤起民众、警醒国魂与促使清廷变法图强上起了很大作用,康有为自然也成为后来变法运动中的领袖。 公车上书之后,考中的举人留在京城,大多数未中的举人返回家乡,康有为却留了下来。在他看来:中国大病,首在壅塞,气郁生疾,咽塞致死。(怎么通壅塞?)开报馆,小之可观物价;琐之可见土风;清议时存,等于乡校;见闻日辟,可通时务。因此,康有为准备通过办报宣传、扩大影响,并设立学会、学堂广招志同道合者和培养人才。 这一时期,国内先后设立了50多所学会、学堂和报馆,著名的报刊有《中外纪闻》(京)、《国闻报》(津)和《时务报》(沪),学会有强学会(京)和学堂有时务学堂(长沙)。强学会是维新派设立的第一个政治团体,当时列名的会员有22人,除康、梁外,还有后来在近代历史上一个影响很大的人——袁世凯。 问题:从上述学会、学堂和报馆的主要分布情况看,维新思想的传播活动有什么特点?为什么? 京师——政治中心;沿

文档评论(0)

shenlan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