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高考语文必会考点集训:第1章 文言文阅读 限时对点规范训练2.docVIP

2015届高考语文必会考点集训:第1章 文言文阅读 限时对点规范训练2.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5届高考语文必会考点集训:第1章 文言文阅读 限时对点规范训练2.doc

限时对点规范训练2 文言虚词辨析 (用时:45分钟 满分:35分)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为”与例句中的“为”用法、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  ) 例句:吾属今为之虏矣 A.秦则无礼,何施之为 B.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所笑 C.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D.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 答案 B 解析 B项与例句均为介词,被。A项表反问。C项动词,作为。D项介词,给、替。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之”与例句中的“之”用法、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  ) 例句:臣乃市井鼓刀屠者,而公子亲数存之 A.君将哀而生之乎 B.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C.遽扑之,入石穴中 D.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答案 A 解析 A项与例句均为代词,我。B项助词,用于主谓间,无实义。C项代词,它。D项助词,定语后置之标志。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 B. C. D. 答案 C 解析 C项两个“所”,都是助词,和后面的动词组成“所”字结构,相当于一个名词:“所存”,即存在的地方;“所欣”,即欣喜的地方(景观)。A项连词,表假设,如果/代词,你。B项连词,和/介词,同。D项兼词,于之,在那里/代词,他(师)。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 B. C. D. 答案 D 解析 D项两个“则”,都是连词,表顺承,“就”“那么”。A项语气助词,加强判断语气/语气助词,表感叹。B项介词,因为,由于/连词,因为,由于。C项副词,多么/代词,哪里。 (2006·江苏)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景定三年五月二十八日既夕,天大雨,烈风雷电,槐起衣冠而坐。麾妇人出,为诸生说《兑》《谦》二卦。问夜如何?诸生以夜中对,遂薨。 (选自《宋史·董槐传》,有删改) 5.文中“诸生以夜中对”的“以”字,与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以”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焉用亡郑以陪邻 B.王好战,请以战喻 C.不然,籍何以至此 D.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 答案 B 解析 例句中“以”应解释为“拿”。A项“来”。B项“拿”。C项“凭”。D项“而”。 参考译文 景定三年五月二十八日晚上,天下大雨,刮起狂风,雷鸣电闪,董槐起身穿衣戴帽坐着。挥手让妇人离去,为诸生讲《兑》《谦》二卦。问现在是夜里什么时候?诸生回答说是半夜,于是就过世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梁王嗜果,使使者求诸吴。吴人予之桔,王食之,美。他日,又求焉,予之柑,王食之,尤美,则意其犹有美者未予也。惎使者聘于吴而密访焉。御儿之鄙人有植枸橼于庭者,其实大如瓜。使者见而愕之,曰:“美哉,煌煌乎柑不如矣!”求之,弗予。归言于梁王。梁王曰:“吾固知吴人之靳也。”命使者以币请之。朝而进之,荐而后尝之。未毕一瓣,王舌缩而不能咽,齿柔而不能咀,鼻戚页以让使者。使者以诮吴人。吴人曰:“吾国果之美者,桔与柑也。既皆以应王求,无以尚矣,而王之求弗置;使者又不询,而观诸其外美,宜乎所得之不称所求也。夫木产于土,有土斯有木,于是乎果实生焉。果之所产不唯吴,王不遍索,而独求之吴,吾恐枸橼之日至,而终无适王口者也!”(明·刘基《郁离子·枸橼》) 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与例句中的“则”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例句:王食之,尤美,则意其犹有美者未予也 A.德何如,则可以王矣 B.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C.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D.此则寡人之罪也,寡人请更 答案 A 解析 A项和例句中的“则”均为连词,表承接,译为“就”。B项连词,表假设,那么。C项连词,表转折,却。D项副词,用在判断句中主语之后、谓语之前,起强调和确认作用,译为“是”。 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与例句中的“与”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例句:吾国果之美者,桔与柑也 A.夫差与之成而去之 B.为是其智弗若与 C.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D.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 答案 D 解析 D项和例句中的“与”均为连词,和。A项介词,跟。B项语气词,吗。C项动词,交好。 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与例句中的“焉”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例句:于是乎果实生焉 A.焉用亡郑以陪邻 B.朝济而夕设版焉 C.今已服矣,又何求焉 D.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答案 B 解析 B项和例句中的“焉”均为兼词,于之。A项疑问代词,为什么。C项语气助词,呢。D项第三人称代词,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太古之人,或巢于木,或处于穴。木处而颠,土处而病也。圣人为屋居,冀免二者患而已矣。 9.填入文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而  因  之      B.则  为  所 C.以 乎 之 D.且 于 所 答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dyx082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