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PIV系统研究横流中近壁水平圆柱绕流旋涡特性.pdfVIP

应用PIV系统研究横流中近壁水平圆柱绕流旋涡特性.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应用PIV系统研究横流中近壁水平圆柱绕流旋涡特性.pdf

第16卷第5期 水科学进展 V01.16.No.5 2005年9月 ADVANCESINWATERSCIENCE Sep.,2005 应用PIV系统研究横流中近壁水平圆柱绕流旋涡特性 吴 剑1,齐鄂荣1,李 炜1,黄明海2,李国亚3 摘要:应用粒子图像测速(PIv)系统对横流中近壁水平圆柱绕流进行了试验研究。介绍了试验原理及装置,讨论了 试验参数的选取和粒子的跟随性问题。分析了上游来流的流动特性,显示了亚f临界雷诺数下间隙比为0.5时圆柱后 尾流区旋涡产生、发展和消亡的动态过程,比较了时均流场和瞬时流场旋涡结构。对圆柱尾迹的旋涡脱落特性进行 了分析,得出在试验条件下斯特劳哈尔数保持为常数O.2的结论。 关键词:粒子图像测速;横流;圆柱绕流;旋涡;斯特劳哈尔数;雷诺数 中图分类号:Tvl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6791(2005)05.0628.06 环境工程中水体中的排污管道,管道输运工程中铺设于海底的运输管道、光缆,隧道工程中采用沉管法放 入水体底部的管状隧道等都可概化为非往复流近壁水平圆柱绕流。随着圆形构筑物广泛地应用于生产实践中, 人们对由于流体横向流过而使圆柱体产生振动以及流场的流动特性更是特别关注。 在对近壁面水平圆柱绕流的研究中,较早的有BeaHnaIl和zdravkovichuJ,他们用风洞试验研究了在恐为 104之间圆管与平板缝隙度、边界层厚度及速度梯度等与升力、阻力、涡脱落现象的关系。另外,陈兵HJ、林 长圣引也对近壁水平圆柱绕流进行了数值模拟和分析。 以往的实验大部分是在风洞内进行的,对亚临界区内较低雷诺数情况下流场的研究较少,而且由于测试手 段的局限,主要集中在升力系数、阻力系数等直接与压力有关的测量,对圆柱后旋涡结构和演化过程多依赖于 定性化的流动显示技术,不能很好的得到流动的瞬态流场,从而不能很好的揭示尾流中旋涡产生、发展和脱落 Im. 的动态演化过程。鉴于此,本文针对有固壁影响圆柱绕流中流体的流动特性,采用了粒子图像测速(Particle age 测量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1 试验原理、装置及粒子跟随性 1.1 PⅣ技术及试验装置、参数的选取 PⅣ技术是采用流场可视化和摄影成像的方法记录流场中粒子的位移并利用相关技术测量其位移,从而得 出流场瞬时速度矢量及涡量强度分布。它由光路成像系统、图像记录系统和数字图像分析显示系统组成,分别 采用粒子图像激光成像技术和数字图像自动判读技术加以实现。 300 本试验在一条宽100cm,高50cm和长1 cm的开放玻璃水槽内进行,其首部为一直角三角形量水堰, 测量通过水槽的横流流量;横流经过一段发展后到达放置圆柱的测试区;在水流下泄区,布置了可以调节水槽 收稿日期:2004—06—21;修订日期:2004.10.15 作者简介:吴 剑(1978一),男,贵州桐梓人,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研究。 E—m8订:wujiarl0725@sina.dom 第5期 吴 剑等:应用PIV系统研究横流中近壁水平圆柱绕流旋涡特性 629 石激光器,由同步仪分别触发,然后由一组反射镜将两路脉冲激光合并为一束,再由特别涂层的光学组件形成 片光,经光导臂照射所需的测试区,测试区粒子图像通过CCD(固态充电耦合装置)视频相机记录在感光纸上, 以获得流场中双曝光单幅粒子图像或多幅粒子图像,见图1(b)。PⅣ成像系统和图像记录系统提供了在已知时 间间隔内流场中粒子群的位移信息,数据的处理采用互相关算法,对所得的粒子图像进行三次二维快速傅立叶 变换来得到粒子图像中的位移信息。 ,静水池 调节尾门 0

文档评论(0)

ziyouzizai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