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七下语文课件第一课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ppt

初中七下语文课件第一课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ppt

  1. 1、本文档共3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总结:作者描写百草园的景物的特点 (1)既抓住了事物的特点,又符合儿童的心理,用词贴切。(逻辑上) (2)形、声、色、味俱全,春、夏、秋景皆备。(颜色、时间上) (3)层次井然,条理分明,活泼多姿。 从整体到局部,由低到高写静物,再由高到低写动物。(空间上)(4)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形象生动。(语言上) 主要作品 小说集:《呐喊》 《彷徨》 《故事新编》 杂文集:《二心集》《坟》《华盖集》等 散文集:《朝花夕拾》 散文诗集:《野草》 一、简介作家、作品、背景 一、简介作家、作品、背景 写作背景及相关资料 本文是一篇写于1926年9月18日的回忆性散文,当时鲁迅被反动派列入通缉的北京文教界五十人名单,鲁迅难以公开和反动势力进行斗争,被迫于1926年离开北京。鲁迅到厦门大学正值暑假,学生还没开学,就写下这篇散文,后来收入到《朝花夕拾》散文集中。 《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朝花”喻童年美好的生活,“拾”回忆往事,书名意思是说直到中年以后才在回忆中把童年往事写出来,借以慰藉“夕时”“离奇和芜杂”的心情。可以说这是一曲鲁迅少年时代生活的恋歌。 二、朗读课文,感知文意 1.听读课文,识记字词。 (1)听朗读录音,了解大意,标画重难字词。 (2)重难字词识记、巩固: 字音字形 确凿 ( ) 菜畦 ( ) 斑蝥 ( ) 缠络( ) 攒 ( ) 豁 ( ) 敛 ( ) 鉴( )赏 觅( )食 秕( )谷 书塾 ( ) 怪哉 ( ) 蝉蜕 ( ) 鼎( )沸 倜( )傥( ) záo máo qí luò huō liǎn cuán jiàn mì bǐ shú zāi tuì dǐng tì tǎng 1.听读课文,识记字词。 (2)重难字词识记、巩固: 重要词语 5.鉴赏: 6.人迹罕至: 7.宿儒: 8.人声鼎沸: 9.倜傥: 10.相宜: 1.确凿: 2.渊博: 3.机关: 4.高枕而卧: 二、朗读课文,感知文意 确实。 形容知识深而广。 计谋;心机。这里是秘密的意思。 安然而卧,谓无所顾虑。 鉴定和欣赏。 少有人来。 老成博学的读书人。 形容人声喧闹。 洒脱;不拘束。 适宜。 二、朗读课文,感知文意 2.自读课文,分析结构。 (1)从课文标题“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你得到了哪些重要信息。 提示: “从……到……”表示这篇文章分为两部分,同时也告诉我们文章前后两部分的内容。 (2)按照地点的变化,把课文分成两部分。 明确:第一部分(1—8)记叙百草园的生活; 第二部分(9—24)记叙三味书屋的生活。 (注:第9段是过渡段) 三、美读课文,赏析品味 要求:齐读课文第一段,声音整齐、洪亮。 赏析品味问题: 1.第一段中作者写道:“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似乎”表示对自己的印象不能完全肯定,“确凿”则是完全肯定的语气。有矛盾吗?该怎样理解作者的用意? 明确:不矛盾。“似乎”用来说明离开百草园已经多年(“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隔了七八年”), 印象模糊,“我”恐怕记忆不真;“确凿”,表明 “我”对儿时在百草园中的有趣生活至今都记忆犹新,留在脑海里的印象确实如此。 三、美读课文,赏析品味 要求:齐读课文第一段,声音整齐、洪亮。 赏析品味问题: 2.第2至8段具体从哪些方面来写百草园是“我”的“乐园” ? 明确:(1)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2)美女蛇的故事。(3)雪地捕鸟。 三、美读课文,赏析品味 要求:齐读课文第2段,声音整齐、洪亮。 赏析品味问题: 1.选文中可以概括全段主要内容的一个句子是: 明确: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2. “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中哪个内容是强调的重点? 明确:“单是”以后的内容是作者强调的重点 三、美读课文,赏析品味 3.此段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找出相应的句子? 明确:“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拟人)”“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比喻)。 4.这段文字从多角度对景物进行了描写,按提示分别找一个例句。 (1)写视觉的: (2)写听觉的: (3)写味觉的:

文档评论(0)

bkqs201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