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课程---汉字造字法.ppt

  1. 1、本文档共3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三章 汉字造字法 * * 一、许慎《说文解字》的造字法研究 1.分析汉字构造是《说文》主要目的之一 许慎,字叔重,汝南召陵(今河南郾城)人。东汉经学家,人称“五经无双许叔重”。 今文经学家错误的汉字观点 ?“马头人为长” ?“人持十为斗” ?“虫者屈中也” 2.《说文》在研究造字方法上的作用 辑录小篆形体,为研究造字方法提供了较原始的字形素材。 解说本义,为研究造字方法提供了意义上的理据。 萬 樊 西 才 《说文》:鸟在巢上。 《说文》:草木之初也。 分析字内结构,为研究造字法提供了构形依据与分析经验。 阐释、利用“六书”,为造字法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百 更 目 上 喜 肖 《说文》:人眼,象形。 《说文》:高也。此古文上,指事。 《说文》: 乐 也,从壴从口。 《说文》:骨肉相似也,从肉,小声。 《说文》:十十也,从一、白。 《说文》:居也。从田从土。 《说文》:改也。从攴,丙声。 里 二、对许慎“六书”理论的研究 1.象形字的范围问题 《说文·叙》:“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 下面的字是否是象形字: (1)独体的描画事物形象并代表所描画事物的字是象形字。 (2)合体的部件有主次之分并表达名词含义的字是象形字。 (3)描画同一事物群体形象用来代表这一事物的字是象形字。 2.指事究竟如何造字 《说文·叙》:“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 (1)许慎是从认字角度阐释的,没有说明指事如何造字。 (2)说明了指事字的特点,即字义隐晦,“察”方能知义。 (3)许慎没有说在象形字上加注抽象符号的字是指事字。 《说文》:“丄,高也。此古文上,指事也。” 《说文》:“丅,底也。指事。” 《说文》:“本,木下曰本。从木,一在其下。” 《说文》:“刃,刀坚也。象刀有刃之形。” 《说文》:“亦,人之臂亦也。从大,象两亦之形。” 《说文》:“牟,牛鸣也。从牛,象其声气从口出。” 《说文》:“二,地之数也。从偶一。” 《说文》:“一,惟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 《说文》:“三,天地人之道也。从三数。” 3.会意字的界线如何确定 《说文·叙》:“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 泪 歪 会意字与合体象形字的区分: (1)会意字的各部分没有主次之分,而合体象形字有。 (2)会意字表达几个部件联合后的意义,而合体象形字表达其中一个部件的意义。 (3)会意字多表达抽象复杂的意义,而合体象形字表达的是名词意义。 4.形声定义的优与劣 《说文·叙》:“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1)准确明晰地阐明了形声是怎样造字的。 (2)静态研究,没有用发展的眼光考察形声造字法。 5.转注是一种怎样的造字法 《说文·叙》:“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 (1)形转说——认为转注即字形转向的方位不同。 唐人裴务齐《切韵·序》:“考字左回,老字右转。” 宋人戴侗《六书故》:“何谓转注?因文而转注之,侧山谓阜,反人为匕……之类是也。” 阜 比 《说文》:比,密也。二人为从,反从为比。 (2)部首说——认为转注字即同一个部首内的字。 徐锴《说文系传》:“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谓老之别名有耆(qí),有耋(dié),有寿(壽),有耄(mào),……诸字皆取类于老,则皆从老。” 示——神、祠、祭、祀、祝 (3)多音说——认为多音字就是转注字。 明人萧楚:“转其声而读,是转注也。” 明人程端礼:“敦有七音,辟有十一音,皆转注之极也” (4)音转说——认为读音相同或相近、意义可以相互解释的字是转注字。 章太炎《转注假借说》:“‘类’即声类,不谓五百四十部也;‘首’谓声首,不谓‘凡某之属皆从某也’。”“以文字代语言,各循其声。方言有殊,各义一也。其音或双声相转,或叠韵相迤,则更制一字,此所谓转注也。” 父 爹 腹 肚 (5)多义说——认为多义字的相通意义间相互注释为转注。 明人赵古则《六书本义》:“如恶本善恶,以其恶也,则可恶,故转为憎恶之恶。” 词在发展中,或演变出新的意义与词性,或分化出新的读音等,人们改造旧字形再造新字,就是转注造字法。 解 懈 田 佃 王伯熙《六书第三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1981年第4期)的观点: 裘锡圭《文字学概要》:“这是争论了一千多年的老问题,对转注的不同解释非常多,几乎所有的可能想到的解释都已经有人提出过了。在今天要想确定许慎或创立六书说者的原意,恐怕是不可能的。” 又:“我们应该把转注问题看作文字学史上已经过时的一个问题,完全没有必要再去为它花费精力。” 6.假借是不是造字法 《说文·叙》:“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古人记录某词时,没按用

文档评论(0)

feiyang6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