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大连市城市规划历史与展望.pdf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大连市城市规划历史与展望.pdf

董伟 26 大连俄罗斯殖民时期的建筑 大连市城市规划历史与展望 董伟著 近年来,大连旅游业发展迅速,对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在国内外的知名 度越来越高,人们也随之对大连的城市建设有了更多的了解。大连,一个 开埠仅有一百年的北方海滨城市,不仅有着美丽的自然风光,还有着融西 方古典城市规划和东方传统城市规划理念于一体的城市与建筑文化。 1 自然概况 大连市位于中国东北地区南部,辽东半岛的南端,东临黄海,西濒渤海,北 接陆地,南隔渤海海峡与山东半岛相望,土地面积约1.2万平方公里,人口约 550万人。 大连市多山地丘陵,少平原低地,整个地形北高南低,北宽南窄,地势由半 岛中部轴线向东南侧黄海及西北侧渤海倾斜,近黄海一侧长而缓。整个地势平 均海拔50米左右,山地与平地面积之比约为4:1,土地构成为“六山一水三分 田。” 大连市地处北半球中纬度地带,一面依山,三面环海,形成了既有大陆季风气 候,又有一定海洋性气候的特色。主要特征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暖湿同 季,降雨集中,日照丰富,季风盛行。 27 董伟 2 城市规划发展历程 “大连”之名源自于1898年沙俄强行租借旅大地区之后,曾取名“达列尼” (俄文意为遥远的,其读音与“大连”谐音)日俄战争之后,日本占领了大 连,于1905年2月11日起正式称为大连市。 大连近代城市骨架主要是在沙俄租借时期(1898年~1904年)与日本占领时期 (1905年-1945年)形成的。沙俄七年租借时期,规划和奠定了大连城市基本 形态;日本40年侵占时期,扩大了大连的城市规模。到上个世纪40年代,大连 已成为世界著名的近代港口城市,人口由本世纪初的4万多增加到近70万。 2.1 沙俄租借时期(1898年-1904年) 1895年一纸《马关条约》使中国丧失了辽东半岛、台湾和澎湖列岛。沙俄 联合德、法实行“三国干涉”后,于1898年3月强行取得了旅大地区的租借 权。沙俄以旅顺为军事基地,把大连作为联系欧亚的大商港进行重点建设。 1899年,沙俄政府通过了由萨哈罗夫和盖尔贝茨编制的大连港和大连城市 规划方案,开始建设大连,当时城市性质为“港口、商贸城市”,用地规 模6.5平方公里。 规划的重点放在交通运输和布局上,采用欧洲古典的形式主义(放射线、 对角线、贺形广场的规划手法,并运用了严格的功能分区概念,将城市划 分为三个区:行政区、欧罗巴区、中国人区。 行政区为全市的行政中心,欧罗巴区为商业区和俄国人居住区,中国人区 是供中国人居住、活动的区域。规划充分考虑了大连优越的地理条件,把 海港和铁路的建设作为城市发展的龙头,使“路和港”成为大连发展的战 略主导因素,成为日后大连城市发展的主要动力。 1899年的大连城市 沙俄规划,还表现出明显的殖民地城市特征。当时中国人数十倍于俄国人, 规划 然而所规划的中国人区用地仅为欧罗巴区的1/4左右,并且地势高低不平, 离城市中心区较远,交通不便,并且所谓的中国人区也只是划出一块地方, 供中国人居住、生活和活动而已,目的是使之与俄国人隔离开来,没有什 么实质规划内容。 事实表明,沙俄规划的路网不能适应随后到来的汽车时代的交通要求。但 其规划思想仍有许多经验可以借鉴:①注意了海岸线的合理分配。深水区 作码头,生活区附近有浅水区作生活岸线;②综合利用地形。如削平山头 来填海岸修筑码头;截流深的冲构修筑水池留作水源;河滩洼地种植树木

文档评论(0)

aiwend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