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诗词歌赋看清代名妓的形象_以清代名妓柳如是为例.pdfVIP

从诗词歌赋看清代名妓的形象_以清代名妓柳如是为例.pdf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诗词歌赋看清代名妓的形象_以清代名妓柳如是为例,名妓柳如是,一代名妓柳如是,历代名妓柳如是高清,历代名妓柳如是下载,国产青楼名妓柳如是,名妓柳如是西瓜影音,历代名妓柳如是吉吉,一代名妓柳如是电影,青楼名妓柳如是下载

文学史与文艺理论 从诗词歌赋看清代名 妓的形象 ———以清代名妓柳如是为例 ○ 范文虹 (湖北省荆州市技工学校,湖北 荆州 434100) 【摘 要】一般中国历史书上,女性多被描绘为男子从属或附属的地位,很少有自己的主见。可是社会发展 到了明末清初,很多奇女子走上历史的舞台,表现出不一般的才情。风流才女柳如是则当属其一。本文就是从柳 如是生活的社会背景、交往、诗词应酬等方面为例来探究其女性刚烈的个性。 【关键词】诗词歌赋;柳如是;形象 在中国长期以来受儒家文化影响,女性被定位为:“妇者, 下之大不韪”,再三从人,可算是敢爱敢恨、敢作敢为的奇女子。 服也;服于家事,事人者也。”古代的儒道文化在哲学思想上强 柳如是幼年被卖于娼寮, 岁时,被“吴江故相”周道登买 14 调阴阳的角色分工,男性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知其 于勾栏,因其聪慧无比,为群妾谗,几死,被逐出周府。后她与宋 雄,守其雌,为天下溪”;而女性则是“阴虽有美,含之,以从王 辕文真心相爱并打算托以终身,却遭到宋母的歧视与反对,松 事,弗敢成也。地道也,臣道也”。这种角色的分工确立了男性的 江府将其作为有伤风化的流妓驱逐出境。故而飘零的杨柳意象 绝对权威和女性的依附地位。在此基础上,中国的宗法制度建 是柳如是诗词中的常客。杨花、柳絮风起离枝,孤独无依,飘飞 构出男女、君臣、父子、夫妻的主从身份,并将女性定位在“三纲 不定,与她的处境颇为相似。如《金明池·咏寒柳》上阕:“有怅寒 五常”的最低层。 潮,无情残照,正是萧萧南浦。更吹起,霜条孤影,还记得,旧时 儒家伦理的长期教化,也导致了女性主体意识和社会文化 飞絮。况晚来,烟浪斜阳,见行客,特地瘦腰如舞。总一种凄凉, 的整体失落。女性被剥夺了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活动的权 十分憔悴,尚有燕台佳句。” 利,困守于家庭内部,“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一个 作者寓情于寒柳,借寒柳抒发其人生的感喟。“有恨寒潮, “从”字,确立了女性的社会地位。“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观念,使 无情残照,正是萧萧南浦”,“南浦”一词缘于江淹的《别赋》,“送 女性受教育的权利也被剥夺。买卖婚姻、奴婢、娼妓更使女性成 君南浦,伤如之何”,中国人喜聚不喜散,对于送别总是很敏感 为被人任意嫁娶、转让和买卖的商品。 的,故而送别多悲伤。词的开头便把地点定在这样一个令人情 明中叶以后,在商品经济发展的刺激下,社会风气发生了 绪较为伤感的环境中,在这样一个送别的地点,又是一个这样 明显的变化。封建秩序和道德规范受到冲击。顾炎武在《天下郡 的秋日的黄昏,残阳西挂,满目凄凉,伴随着冷冷的寒风。“更吹 国利病书》中说,万历年间出现“商贾既多,土田不重”、“末富居 起霜条孤影。”一个“孤”字,更为这凄凉的环境平添一丝的无 , 多,本富益少”的现象。此时金钱在社会上的作用,已经到了“金 助、孤独。起语全用冷色调的词,刻画了一个凄凉暗淡之境,写 令司天,钱神卓地,贪婪罔极,骨肉相残”的地步。另一方面,一 尽了柳如是孤独、无奈的心境。“还记得,旧时飞絮”,把时间由 股民主进步的启蒙思潮逐渐形成。一些有识之士,怀着“济世” 现在推向过去,现今的生活是孤独、无助的,那以前的生活呢? 之志,以图挽救危局。他们纷纷组织学社,探求救世之术,崇尚 “旧时飞絮”便是最好的回答了。柳如是在这里用了“柳絮”这一 “经世致用”之实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docinpf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12202040000002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