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Arch
山东精神医学2006年第19卷第3期Shandong 19,No.3
Psychiatry,2006,Vol
跨颅磁刺激在神经精神疾病中的应用进展
董俊玲崔义才
【摘要】本文对跨颅磁刺激的治疗原理、在神经精神疾病中的应用情况及主要不良反应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跨颅磁刺激神经精神疾病
【文章编号】1009—7201(2006)一03—0238—03
【中图分类号1R445.1【文献标识码】A
Stimulation,
跨颅磁刺激(TranscranialMagnetic 2在神经精神疾病中的应用
2.1
TMS)是一种90年代初应用于神经精神科临床研究 肌阵挛发作
的物理治疗方法。本文对跨颅磁刺激的工作原理、在
神经精神疾病中的应用及主要不良反应作一介绍。
1 治疗原理[1] 天。另外,2例在试验前接受单盲虚拟刺激。rTMS
1831年,FaradayM发现电和磁场可以相互转 治疗后肌阵挛发作的幅度减少了33%,疗效持续时间
换,经过线圈的电流可以产生磁场,而处于磁场中的导 约为2小时,而虚拟刺激组无效。
体又可以产生电流,这一原理是TMS的基础。把一 2.2局灶性肌张力障碍(Focaldystonia)书写痉挛
个电磁线圈置于头皮上,快速接触与断开电容器,线圈 症以书写时肌肉活动过度为特征,在一些病例中,书写
中就会产生高强度的电流,在线圈的周围就会产生一 受损伴有其他动作受损被认为是局灶性肌张力障碍。
个强而有力的短暂的磁场。磁场可以穿过皮肤、软组
织和颅骨,在大脑神经组织中产生一股电流,引起神经 皮层内抑制恢复正常,改善书写受损,结果发现1Hz
元的去极化,从而产生生理效应。神经元去极化也能 rTMS能够增加肌张力障碍组的皮层内抑制,而对对
被电休克治疗(ECT)所引起,但TMS与ECT不同,照组无作用。在第二个实验中,16例患者中8例患单
磁场不会受到组织的折射或削弱,因此,TMS的作用 纯书写痉挛症,8例伴有肌张力障碍,结果发现经rT—
比ECT集中。TMS也被称为“无电极”电刺激。 MS治疗后,8例患者书写受损显著改善,持续至少3
强夫妻之间的沟通,提高婚姻质量,稳定家庭结构,为孩 [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2,16(1):41~43
子创造一个好的生长、学习空间,减少行为问题的发生。 8陶国泰.一个孩子的问题口].中国家教,1992,1:10~11
9唐惠芹.儿童行为问题影响因素分析:22个城市协作调查
参考文献
1 陶国泰.独生与非独生儿童的行为发展研究:六年追踪报告 23~25
,
[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6,10(1):1~5 10 HackM.Considerationoftheuseofhealth
2胡佩诚主编.心理卫生和精神疾病护理[M].第一版.北京 tionaloutcome,and tomonitorneonatalin—
quality-of-life
医科大学出版社,1999,51~54 tensivecare
3 陶国泰.独生子女的心理卫生[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the ofdivorce.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