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叶片衰老过程中叶绿素荧光参数的研究.pdfVIP

草莓叶片衰老过程中叶绿素荧光参数的研究.pdf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草莓叶片衰老过程中叶绿素荧光参数的研究.pdf

2011年5月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May.2011 第 17卷第 2期 JournalofAnqingTeachersCollege(NaturalScienceEdition) VOI.17NO.2 草莓叶片衰老过程中叶绿素荧光参数的研究 段仁燕,黄敏毅,王志高,朱成凤 ,汪可炎 (安庆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安徽 安庆 246011) 摘 要:采用德国PAM一2100便携式调制荧光仪对不同生长阶段 (新生叶、生长叶和衰老叶)的叶片进行测定,分 别测定和研究叶片不同部位 (叶基、叶中和叶尖)叶绿素荧光变化规律,为了解草莓衰老过程中的光合特性的变化提供理 论依据。结果表明,新生叶、生长叶和衰老叶的叶尖部分、叶中部分、叶基部分的 、, 、 /F 、PAR、ETR和Yield值存 在着明显的差异 (P0.05),而 和qN不存在明显的差异 (P0.05)。 关键词:草莓;生长阶段;叶绿素荧光 中图分类号:Q94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7—4260(2011)02—0081—03 0 引 言 植物叶绿素荧光分析技术是近年发展起来的用于光合作用机理研究和光合生理状况检测的一种新 技术。与一些 “表观性”的气体交换指标相比,叶绿素荧光参数更具有反映 “内在性”的特点,因而被视 为研究植物光合作用与环境关系的内在探针llj。尽管该技术已在植物的抗逆生理、作物育种栽培、植 物生态等方面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 J,但迄今用于草莓的研究报道还不多见。 安庆属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为 17.6℃,土壤层深厚,轻沙壤、富 含腐殖质,立地条件优越,适宜草莓生长,是种植草莓的理想之地。本实验采用德国PAM一2100便携式 调制荧光仪(WALZ)对不同生长阶段(新生叶、生长叶和衰老叶)的草莓 (Fragaria×ananassaDuch.CV. Toyonoka)叶片进行测定,分别测定和研究叶片不同部位(叶基、叶中和叶尖)叶绿素荧光变化规律,为深 入了解草莓的光合特性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和方法 1.1 实验材料 试验于2009年4月 ~5月在安庆师范学院植物园进行,供试的草莓品种为安庆地区广泛种植的日 本丰香 j。将从安庆泉丽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采集回来的草莓种植在体积为2.1X10cm。的花盆 中,每盆种植 1株。土壤深度为12.0cm,干重为 1.54kg。测定时,草莓高度为 10—20on之间,叶片为 5片,新生叶面积最小,生长叶居中,而衰老叶最大。除雨天外,每天 18:00浇水一次。 1.2 实验方法 选取5株长势一致的草莓,从植株中选择不同生长阶段(新生叶、生长叶和衰老叶)的叶片,分别测 定叶片不同部位 (叶基、叶中和叶尖)叶绿素荧光变化,同一个部位测定三次,连续测定5天,计算平均 值。用 t检验分析不同生长阶段草莓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之间的差异,P0.05表示差异显著。用600 Hz测定光测定初始荧光 (F。),随后给叶片施加3000 mol·in~ ·s 饱和脉冲光0.7S,测得最大荧光 (F )。然后,打开作用光(600Ixmol·111~ ·S ),当荧光下降至恒定时,测得恒态荧光 (F)。此时,再加 上一个强闪光3000Ixmol·In~ ·s~,荧光上升到能化类囊体最大荧光(F )。随后打开远红光,让荧光 收稿 日期 :2010—10—08 基金项 目:安徽省教育厅基金(KJ2007B169),安徽省教肯厅青年基金 (2006jq12l3)资助 。 作者简介:段 燕 ,男,湖北枣阳人,博士,安庆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植物生态学方面的研究。 · 82 ·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信号重新平衡。在荧光下降至施加饱和光前稳定水平之后再过20—30s,测得能化类囊体最小荧光 (F。)。 其它荧光参数计算如下 』:暗适应叶片可变荧光 Fv:F 一Fo,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 = /F , PsⅡ潜在光化学效率 =F/F。;光照下可变荧光F =F 一,。,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Yield= (F 一F)/F ,光化学荧光猝灭系数qP=(F 一

文档评论(0)

t9s25ccvm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