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教育的智慧
——读王晓春老师《教育智慧从哪里来》有感
如果你和我一样在意教学实践中那些难以解决的问题,如果你和我一样面对教育问题在你限定的思路上正束手无策,如果你和我一样对真实的教育个案研究饶有兴致,如果你和我一样对教育智慧孜孜以求,不妨备一本王晓春老师所著的《教育智慧从哪来》一书,潜心阅读,定能深有感触,深受启发。
[内容简析]
《教育智慧从哪来》一书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8月出版,作者王晓春是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退休教师。他主要研究方向:教师观念更新,语文教学改革,家庭教育。有不少专著、文章发表,是“教育在线”的常客,在那里的班主任论坛上,有他的专栏。
本书汇集了100个教师及班主任常常碰到的棘手问题,从“教师问题、学生问题、师生关系、教师与家长关系、管理问题”这五个部分进行分类编排,就当前在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当中普遍存在的教育案例,进行点评和剖析。有人评价王老师就像是一位医术高超的大夫,在网上征集各种疑难杂症,不但帮老师们开药方,还条分缕析地找出病因。阅读此书,你会发现王老师所罗列的案例基本上涵盖了班主任工作的方方面面,给我们展示了一个作为专业化的教师应该怎样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观点缕析]——我的理解、我的感言
阅读此书让在教育事业上摸爬滚打了十几年的我耳目一新,继而为之折服;更重要的是让正处在职业倦怠、面对教育问题一片茫然的我,重新从智慧的角度思索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给了我教育智慧的启迪。
智慧与爱心同行, 教育智慧是一种大爱
我相信老师都是爱学生的,可是光有爱心,不一定能走进学生的心理,我们的身边有许多爱学生的典范,他们做起学生的思想工作来,可谓苦口婆心,呕心沥血;他们辅导起学生的功课来,可谓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他们处理起学生的纠纷来,可谓公平公正,令人口服。可是,为什么他们常常叹息,期盼着早日下班,算计着还有多少年退休?可是,为什么学生越来越难以理解和接受这种爱?因为老师们爱得很累,这是缺乏了智慧的爱心。这爱心没有真正直面学生的问题,怎能走进学生的心理,又怎能帮学生分析、解决问题。也许他们自己也能感受得到很多时候只是在做无用功。王老师的这本书为我们指了一条路,那就是智慧,教师应该是一个真正的专业技术人员,而不仅仅是具有爱心的老师。以为爱心是“灵丹妙药”,那真像有人调侃所言,谁都可以当教师。
不由想起了这学期刚接的班级,学生的思想问题层出不穷,班级秩序一片混乱。据说,原来的班主任老师是一位用整个心灵来从事教育事业、深受学生和家长喜爱的好老师。可学生的情况、班级的状况为什么会如此让校长头痛不已,令全校老师哀其不争呢。而我在判断其爱心教育失效的状况下,便以管理者自居,告诉学生该怎样怎样,不该怎样怎样,否则有什么样什么样的后果。结果,在外人眼里,学生还是有所收敛。可我心里明白学生没有多少进步,并且我并没得到大多数学生的认可,在他们的心里我还不如原来的老师爱他们。看来,现在做教师,仅有爱已经不够了,若以管理者自居,更是吃力不讨好。重要的是需要智慧。用智慧,才能思索学生的问题,进行诊断,对症下药,治疗顽疾,促其身心发展。这是对学生最大的爱心。教育智慧是一种大爱。
研究中出智慧,教育智慧是一项“专业技术”
王老师在案例点评中,较多地使用了“科学”“研究”“专业技术”这样的字眼,而且多次拿医生和教师两种职业做比较,给我留下了比较深的印象,也带来了思考。在案例中,有网友问王老师“为什么医生越老越香,教师越老越臭”,王老师是这样点评的:他说因为医生拼的是专业技术,专业技术这东西是越研究越深,经验越多越好,时间长了会形成“一招鲜”,年龄不会磨损他的价值,因为那是一种智慧,智慧是不容易随着体力的衰弱而减退的。为什么教师老了就不行呢?因为很多教师拼的是体力,他们在工作中很少研究,专业研究停滞不前。一旦体力不支,价值就立刻降低了。这段回答是值得身为人师的深思的。拿医生和教师在专业技术层面来比,是有道理的,因为两者都属于专业技术人员。医生面对的是病人,教师面对的是学生,都有各自的研究对象。遇到问题,首先用研究者的身份去“望”、“闻”、“问”、“切”,对于提高专业技术水平有殊途同归的地方。
王老师强调教师要有研究的心态,要提高专业技术,要提升教师工作的科技含量。可见,研究是一个前提,研究中才能出智慧、提高专业技术。回顾自己十来年的班级管理工作,面对学生的问题首当其冲、想的最多的就是如何出招制服孩子。我们的工作是呆板的、程序化的,往往是急于解决问题,缺乏冷静的思考和深入的研究。可结果是教师疲惫了,怒其不争啊,问题仍是一茬接一茬。缺乏研究,就缺乏智慧,谈何解决问题之高招啊。
要把孩子当成“科研”对象,而不是“管理”对象,在教学工作中用科学的态度来研究教学对象——学生,不再用一张阶级斗争的脸来面对独具个性的学生,不再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译林版5年级上册英语全册教学课件(2022年12月修订).pptx
- 机械制造技术(第4版)第14章 机械制造工艺规程设计.ppt VIP
- 电磁振动排种器振动系统参数的确定.pdf VIP
- 《中国金融发展史》课件.ppt VIP
- HTN78A3_Datasheet_V0.1佰泰盛世科技.pdf VIP
- 一种排种器振动试验台.pdf VIP
- 西师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全册)课件.pptx VIP
-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课件【全册】.pptx VIP
- 2025-2030原料药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前景趋势与投资研究报告.docx
- 机械制造技术第4版李华.电子教案42962第13章节机械制造工艺尺寸链幻灯片.ppt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