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明清时期浙东学术的历史地位,浙东学术翻译,浙东学术,明清时期梅瓶,明清时期,明清时期徽商的情况,明清时期的科技成就,明清时期的时代特征,明清时期的文化,明清时期的音乐特点
明清时期浙东学术的历史地位
陈祖武
明清时期的浙东地区,凭藉深厚而久远的文化积累,加以良好的自然、地理、社会、经济和人文环境,才人辈出,著述如林,在中国学术史上写下了灿烂的篇章。
浙东学术的崛起
浙东学术在明代的崛起,发轫于余姚王阳明。自明初朱子学取得独尊地位之后,自明初朱子学取得独尊地位之后,《四书》、《五经》和《性理大全》的颁行以及八股取士以朱子学为准绳,虽使朝廷“一道德而同风俗”的意图得以实现,但学术生机也因之而受到压抑。学术演进,本若大江东去,百舸争流,万紫千红始能成就满园春色。同一的好尚,人为的制约,“此亦一述朱,彼亦一述朱”,其结果只能酿成知识界为学的繁琐、僵化。英宗一朝,薛瑄以笃守朱子学而成一时大儒,据称“自考亭以还,斯道已大明,无烦著作,直须躬行耳”《明史·薛瑄传》。学术界中人的无所作为,于此可见一斑。至此,打破此一沉寂格局,渐成时代之要求。
薛瑄之后,陈献章、湛若水师弟继起,以“静中养出端倪”、“随处体认天理”,向朱子学的“格物致知”发起挑战。王阳明挺身其间,以学求自得而与陈、湛二家相呼应。在艰苦的历练中,他由合心与理为一、合知与行为一入手,最终形成“吾心之良知即天理”的“致良知”学说。迄于晚年,王阳明遂以“致良知”学说,掩陈、湛师弟而上,与朱子学相颉颃,号召四方,领袖群贤。
阳明心学的崛起,冲破明初以来繁琐、僵化的学术制约,给学术界一时带来了驰骋思维的清新之风。沿着学求自得的路径往前走,王阳明甚至敢于道出不必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的大胆高论。他说 “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而况其未及孔子者乎!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之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而况其出于孔子者乎!”(《传习录·答罗整庵少宰书》)正是秉持此一实事求是的为学思想,在平定宁王之乱和广西民变中,显示了阳明学的经世特质。
王阳明虽未及六十而辞世,但是他的“致良知”学说及其所著《传习录》,不胫而走,深入朝野。而他所开创的阳明学派,则远远逾越浙东地域,成为明中叶以后风行南北的学术主流。正如《明史·儒林传序》所言 “原夫明初诸儒,皆朱子门人之支流余裔。……学术之分,则自陈献章、王守仁始。宗献章者曰江门之学,孤行独诣,其传不远。宗守仁者曰姚江之学,别立宗旨,显与朱子背驰。门徒遍天下,流传逾百年,其教大行,其弊滋甚。嘉、隆而后,笃信程、朱,不迁异说者,无复几人矣。”
在社会动荡中与时消息
明朝末叶,经济崩溃,政治黑暗,理学名教已不能拘络阳明后学中的激进者。在明清更迭的社会大动荡中,阳明后学中人的离经叛道渐成众矢之的。于是修正王学之风应运而起,一时阳明学传人,或出于王而非王,或径由王而返朱。此风由无锡东林学派首倡,浙东蕺山学派同调共鸣,转移风气,领异立新,承前启后而别张一军。
明清之际,在阳明学的故乡,以刘宗周、黄宗羲、万斯大、万斯同为代表的蕺山学派,由阳明学派衍生而出。面对阳明后学中人的汪洋恣肆,刘宗周以诚意、慎独为宗旨,著《人谱》、《论语学案》、《皇明道统录》诸书,忧国忧民,志节耿然。明亡,宗周不仕二姓,绝食而逝,显示了其为人、为学的崇高人格力量。宗周弟子黄宗羲,在抗清斗争失败之后,光大师门为学精神,究心经史,著述经世,成为博赡通贯的一代宗师。所著《明夷待访录》,博及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等诸多领域,既全面总结明亡的历史教训,又规划出内容广泛的社会变革方案,在有清一代留下了久远而深刻的影响。
秉持“国可灭,史不可灭”(《南雷文案·次公董公墓志铭》)的史家职志,黄宗羲毕生关注《明史》编纂。为存一代典章人物,他遍阅明人文集,区分类聚,荟萃成编,辑为卷帙浩繁的《明文海》。全书所涉,几及二千家,洵称一代文章渊薮。所著《明儒学案》,综贯有明一代理学源流,以阳明学为大宗,上起吴与弼,下迄刘宗周,成为我国古代第一部系统的断代学术史专著。该书既发扬纪传体史籍的优良传统,又融会佛家灯录体宗史之所长为我有,进一步完善学案体史书的编纂,并使之最终定型,从而为我国古代历史编纂学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黄宗羲不仅是开一代风气的学术泰斗,而且也是成就卓著的教育家。他一生讲学四方,弟子遍布两浙,尤以甬上万斯大、万斯同兄弟最称高第。万斯大专精《三礼》,所著《经学五书》,不惟影响一方经学好尚,而且乾隆初在扬州重刻,更唱乾嘉《三礼》学发皇之先声。万斯同一生以明代历史的撰写为己任,自康熙十八年迄四十一年,他“隐忍史局,弃妻子兄弟不顾”,为官修《明史》的成书,鞠躬尽瘁,耗尽心力。对此,黄宗羲还在他生前就留下过这样的喟叹 “及明之亡,朝之任史事者众矣,顾独藉一草野之万季野以留之,不亦可慨也夫。”(《南雷文案·补历代史表序》)已故著名史学家黄云眉先生曾就万斯同与清修《明史》有言 “不居纂修之名,隐操总裁之柄。”(《史学杂稿订存·明史编纂考略》)确然不刊,应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