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民族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民族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 学期考核作业
班级:历史101班
姓名: 赵 盼
学号:1005010104
大方六寨苗族
苗族作为我国的古老民族之一,在历史的长河中,与其他民族一起创造了伟大的中华民族的文明,由于历史的原因,几千年前,苗族先民就在长江流域繁衍生息,并留下了许多光辉的史料和遗迹。由于历史的原因,他们被迫迁徙,不断辗转到大方的八堡、兴隆一带,他们在那里定居已经三百多年了,这就是现在居住在大方的六寨苗族。正如澳大利亚民族学家格迪斯丽讲的:“世界上苦难深重而又顽强不屈的民族是中国的苗族和散居在世界各地的犹太人”。他们有脍炙人口的民间诗歌,婉转悠扬的芦笙曲调,独特美丽的蜡染工艺品和五彩缤纷的刺绣服饰,醇香浓郁的水花美酒。让你不得不佩服他们的心灵手巧和他们丰富多彩的生活。
(一)六寨苗族的地理变化及人口分布
六寨距离大方县城50多公里,海拔在1500一l700米。六寨就在八堡和兴隆之间,全寨呈东西窄而南北长之势。气候四季分明,有丰富的水源,可供人饮用,也可以作为灌溉水源。
明洪武年间,这一只系的苗族6万人被迫征战,后又居住在阿凯(今四川永宁)。清康熙年间吴三桂在永宁抽苗民征战水西,3800人只剩下840余人。水西平定后,吴三桂令其居住在大定的八堡、兴隆一带,分布在六个自然村寨,即阿龚寨、青山寨、法窝大沟、仄垮寨、铧匠寨、新开寨,始称“六寨苗”。六寨苗族和其他支系的苗族一样也是经过长期的、远距离的、大幅度的迁徙才到达前西北的。在《战争与迁徙》中用古歌的形式记载了很多,如“蒙博娄拓地开荒,在滔滔黄水河岸,开拓了丘丘良田,蒙尤娄辟地开疆,在滚滚浑水河畔,开垦得垄垄坳土、、、、、、”。总的来说,古代苗族的迁徙是由东到西。迁徙的原因无外乎是战争的迫害、自然的威胁而导致家破人亡,流离失所。这些在苗族古籍《战争与迁徙》中也有详细的记述,如:“战争延续满九年,尤娄兵将阵亡多,血战持续数十载,尤娄部族损大半、、、、、、、”。
(二)苗民的反抗斗争
太平天国农民革命革命时期,翼王石达开领兵入黔,途中经过六寨苗族,并与苗民们共饮咂酒。一时发起酒兴,便开始作诗:千颗明珠一瓮收,君王到此也低头,五岳抱住擎天柱,吸尽黄河水倒流。这首诗,体现了太平天国农民革命军与六寨苗子十分融洽,对六寨苗民反封建王朝,反抗斗争具有不可磨灭的深远的影响。但是等到石达开离开时候,这里被清朝的团练焚毁,这些人因而逼迫流亡。
六寨苗族参加“护国军”讨伐袁世凯。民国四年,袁世凯复辟帝制,立即遭到全国人民的反对。蔡锷与同年12月在云南起义,宣布“独立”起兵讨袁,号称“护国军”。当护国军途经四川泸州时,六寨苗族积极响应。苗寨有百余人参加护国军,逼迫袁世凯倒台。
1935年,红军占领瓢井镇开展了反蒋抗日宣传活动,六寨的苗族同胞听取红九军团开展扩军宣传。红军到八堡后,苗寨的一些年轻人自发组织去参加红军,红军首长便给他们留了一些枪支,让他们自己组织与官僚地主斗争。之后红军又有几支军队经过这儿,都得到了苗民的支持和帮助。
(三)苗民的风俗习惯
六寨苗猪大多居住在山间平坦的地方,即在家乡那边习惯说的“山坝子”,一寨人大概有几十户到几百户之间,苗族故称:“活住一寨,死埋一山。”寨子里边人们住的房子,大多是用草盖的木板房,或者是用草盖的土墙房,一般都是两层,最底层住人,上楼储藏粮食。寨子里的房子每家分五间的较多,中间有一间,叫“堂屋”,堂屋供打谷、磨面、祭祀时使用;其于两边各分为两间,最左边的第一间一般为厨房,后边一间为卧室;最右边的第一间一般用于招待客人,后边一间也是卧室;不过在人口你叫多的家庭,就不会有招待客人的房间了,直接就是在厨房里,大家围坐在火炉边进行交谈;还有的人家在堂屋的背后会在设有一间房,叫“巷堂”,用作家里边女儿的闺房,等到女儿长大的时候,就可以在闺房里刺绣。苗寨里的火炉,一般是用四块砖制造的,在过去,人们很贫穷,没有钱买油灯,靠松子、麻杆、杉皮和野猪油照明,同时,妇女在晚上要绩麻,只能将四块瓦将火炉的上方盖住,让火光从四面发出,聪哥偷借火光来在夜间工作。
苗民们的主食主要有包谷、稻谷、麦子、洋芋等。其中,用糯米舂的粑粑使用来招待客人的,大多只有在春节、重阳节和牛喇叭节的时候才会有。有些舍不得用糯米的,也可以用小米或高粱。在苗寨中,主菜一般为酸菜,有时也会推有连渣嘮。苗寨的人们喜欢喝酒,这里的酒都是自家酿制的,俗名“水花酒”,也称“咂酒”,毕节我的家乡里边有一句“喝一碗咂酒,咂咂宗喜河的豪爽。”这句歌,唱出了苗民男子的豪爽和开放,喝酒是他们的习惯,所以在寨子里有红白喜事的话,都会喝酒,有时还会伴唱山歌或对上几句山歌。
三苗时代,苗民先民就有“髻首”之俗,把所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