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谒事诗”的内涵界定及其分类意义.pdf

唐代“谒事诗”的内涵界定及其分类意义.pdf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唐代“谒事诗”的内涵界定及其分类意义.pdf

2013年3月 河北学刊 Mar.,2013 No.2 HebeiAcademic V01.33 第33卷第2期 JoumM 唐代“谒事诗”的内涵界定及其分类意义 韩立新 (河北大学文学院,河北保定071002;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河北保定071002) [摘要]唐人干谒活动中创作的那些反映干谒活动,或成为干谒活动媒介的诗歌作品即谒事诗,它既指直接反映干谒主 体干谒意愿的诗作和反映干谒行为的诗作,也指用于干谒活动的诗歌,可分为干谒诗、省谒诗、行谒诗、送谒诗、答谒诗等 五类。谒事诗概念的提出和分类,一是有利于厘清干谒诗的概念;二是对唐诗的分类提供了一种新的维度;三是有利于 对唐代干谒活动之于诗歌的影响作更深入全面的探究。 [关键词]唐代;谒事诗;分类;意义 [作者简介]韩立新(1966一),男,河北省唐山市人,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河北大学文学院在读博士生,主要从事 中国古代文学和新闻理论研究。 谒文都是以诗文形式直接表达干谒意图的作品,作者 一、谒事诗概念的提出 的干谒目的和愿望直接通过作品来传达,而作品形式 一 有唐一代,伴随士庶社会地位的变化和取士制度 也是直接服务于干谒内容的…(P100’。根据这种所谓 的改革,封建文人的干谒活动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炽热 “本体论”的观点,上述三首诗不属于干谒诗。由于概 现象。…㈣’文人干谒的手段多种多样,有执贽、行卷、 念界定所造成的对干谒诗不同的认定标准,造成了研 献书、投献干谒诗、干谒文等。唐初,进士、明经两科 究对象的不确定性,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研究成果 以试策为主的规定,使干谒文多采用书启的形式。武 的严谨性。笔者通过考察干谒过程的诸要素,重新提 则天时期,开始注重文词,“当时公卿百辟,无不以文 出谒事诗的概念,以解决这一疑难问题。 章因循遐人,浸以成风”,又“缙绅之德,因文章为耕 唐人以诗干谒的过程是干谒主体通过不同的干 耘,登高不能赋者,童子大笑”。至唐中宗神龙元年, 谒手段,向不同干谒对象表达干谒意愿,并引起反馈 以诗取士的科举制度确立与干谒作为一种诗歌的主 的过程。其一,在这个过程中,作为干谒主体的诗人, 要社交功能得到统一以后,便出现了大量代替干谒书 常常将不同内容和性质的干谒意愿进行编码创作,使 启的干谒诗旧J。对此,在程千帆《唐代进士行卷与文 之转化为适合干谒活动需要的诗歌作品。也就是说, 学》(1980年)、王勋成《唐代铨选与文学》(2001年)、干谒主体的文学创作活动,不仅有反映自身干谒意愿 和行为的诗作,也有反映他人干谒行为和意愿的诗 傅璇琮《唐代科举与文学》(2003年)等学术著作的推 动下,唐代干谒诗研究在2l世纪初出现了研究高潮, 作;不仅有直接表达干谒意愿的诗作,也有对干谒行 涌现出一大批学术成果。 为进行反思的诗作,干谒主体这些复杂的多层面活动 在有关研究中,关于干谒诗概念的界定,出现了 可以称之为行谒事宜。其二,在这个过程中,作为干 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凡制举、荐举、铨选等唐 谒手段的诗歌作品,既有咏物之作,也有咏事之篇;既 代选仕制度造成的干谒行为中,投献的所业是诗歌 有咏史之诗,也有言志之什,也就是说,反映行谒事宜 的,这些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rewfdg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