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冯延巳词中的忧患意识.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论冯延巳词中的忧患意识,冯延巳的词,冯延巳词,冯延巳词的描述对象,冯延巳词研究,冯延巳词新释辑评,冯延巳词全集,冯延巳的词表现出的是,冯延巳,鹊踏枝冯延巳

漳州师范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 2007年第 期 1 JOURNALOFZHANGZHOUNORMALUNIVERSITY No.1.2007 总第 期 ( 63 ) (PhilosophySocialSciences)General No.63 李建辉 论大众化初始阶段高等教育的多样化发展 年 : 漳州师范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 ( ) 浅论冯延巳词中的忧患意识 李 梅 (漳州师范学院 中文系,福建 漳州 ) 363000 摘〔 要〕 忧患意识在南唐词人冯延巳的词中多有体现,这与他的个性气质及所处的环境有关。冯延巳的这 种词风,既影响了李璟、李煜的词作,亦开启了北宋晏殊、欧阳修诸家的风气。 关〔键词〕 冯延巳个性气质;忧患意识 ;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 — I206.2 A 1004-468X (2007)01 66 04 忧患意识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主要体现为人类对社会民生的关注,对个体生命的忧患。它是中国人 民,特别是中国知识分子阶层的一种优良的传统意识。晚清刘鹗在 《老〈残游记〉自叙》中云: “《离骚》为屈大夫之哭 泣, 《庄子》为蒙叟之哭泣, 《史记》为太史公之哭泣, 《草堂诗集》为杜工部之哭泣 李后主以词哭,八大山人以画 ; [1](P1) 哭,王实甫哭泣于 《西厢》,曹雪芹寄哭泣于 《红楼梦》。” 读此可知,历代文人皆有 “忧患之心”, “哭泣”因 “忧” 而生。 早在春秋时代,人们对忧患已有认识。大思想家孔子就指出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孟子也提出了 “生于忧患,死 于安乐”,两位思想界的圣贤都指出了忧患意识存在于人类生活中。在最早反映人类现实生活的文学体裁之一—诗歌中, 这种意识的体现更是举不胜举: 《诗经》中写有 “知我者 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离骚》中屈原写道 “长 , 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古诗十九首》中亦有 “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阮籍诗中写道 “终身履薄冰,谁 知我心焦”,杜甫也有 “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的忧虑,李商隐有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感叹。如此等等, 都是当时人对现实社会或自身命运的有着深重的忧虑,所以运用诗歌这一文学形式,发出深深的哀叹。当然,不只诗歌 是负重人类忧患意识的一种载体,词作为一种 “言情”的文学体裁,同样也适于表达此种题材。自晚唐五代以来,战乱 频仍,词作为 “娱宾谴兴”的一种新兴文体,受社会背景的影响,也开始注入了大量的忧患意识。这一点,在南唐词人 冯延巳的词中多有体现,今试论之。 一、忧患意识在冯词中的体现 冯延巳之词集名 《阳春集》,收词约 首。在其所有词中,有人作了统计, “愁”字出现了 次, “恨”字出现 110 23 次, “泪”字出现 次。王国维在 《人间词话》中说: “正中词品,若于其词句中求之,则 和‘泪试严妆’,殆近之 17 23

文档评论(0)

docindp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