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高考语文总复习 第2编第15章第1节 鉴赏诗歌的形象课件 大纲人教版.pptVIP

2012高考语文总复习 第2编第15章第1节 鉴赏诗歌的形象课件 大纲人教版.ppt

  1. 1、本文档共4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2高考语文总复习 第2编第15章第1节 鉴赏诗歌的形象课件 大纲人教版

3.知人论世,结合背景或作者阅历作答 很多作品有着较深的时代背景,其情感的抒发与作者的阅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在分析物象后,还要结合相关背景作纵深的分析。 如:阅读下面一首杜甫的诗,举例说说诗人是运用什么方法来刻画孤雁这一形象的。 孤 雁 杜 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在这首诗里,作者托物言志,寄寓了自己的情感:颔联用对比(反衬)手法,“一片影”形容其形单影只,“万重云”形容路途辽远,突出了孤雁的执著和勇敢;尾联用对比(反衬)的手法,以野鸦的平庸鸣噪衬托出孤雁的高远追求。表达诗人高远志向,对漂泊生涯的苍凉感慨,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 答题步骤 (1)总结概括出诗中描绘歌咏的主要物象。 (2)结合诗句分析所咏物象的特点,关注描写用语及评价用语的感情色彩,尤其要分析出其内在神韵。 (3)结合诗人自身经历、思想感情剖析所寄托的感情。 三、鉴赏人物形象 诗歌的人物形象有两类:一是抒写诗人自身的形象,二是作品中刻画的人物形象。 1.鉴赏诗歌中抒写诗人自身的形象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西江月 黄陵庙(又题阻风三峰下) 张孝祥① 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波神②留我看斜阳,唤起鳞鳞细浪。  明日风回更好,今宵露宿何妨?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③岳阳楼上。 【注】 ①张孝祥:南宋初词人。这首词,因船行洞庭湖畔黄陵庙下为风浪所阻而作。作者与友人信中提到:“某离长沙且十日,尚在黄陵庙下,波臣风伯亦善戏矣。” ②波神:水神。③准拟:准定。 例4 在这首词中,作者是以怎样的胸怀对待风波险阻的?举出两处具体描写,略作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在这首词中,作者倾注了浓烈的主观色彩。“波神留我看斜阳”“水晶宫里奏《霓裳》”等浪漫的想象,显示了他的英姿以及豪迈的气概,展示了他的杰出才华和独具的词作风采。“波神留我”、“露宿何妨”、“准拟岳阳楼上”均表现了词人乐观、豁达地面对风雨的情怀。考生只要调动联想和想象,在头脑中形成画面,使词人的形象跃然心头,不难归纳出来。 【答案】 (1)作者是以达观、豪迈的胸怀来对待风波险阻的。 (2)“波神留我看斜阳,唤起鳞鳞细浪”两句,词人不说自己的行程为大风浪所阻,而是抒写自己想象的意象,水神怀着深情挽留他欣赏那美好的夕照景象。“明日风回更好,今宵露宿何妨?”面对风浪阻遏行舟的情况,词人处之泰然。 2.鉴赏诗歌中塑造的人物形象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高冠谷口招郑鄂 岑 参 谷口来相访,空斋不见君。 涧花然①暮雨,潭树暖春云。 门径稀人迹,檐峰下鹿群。 衣裳与枕席,山霭碧氤氲。 【注】 ①然:通“燃”。 结合诗中意象,说说郑鄂是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诗人来谷口招邀朋友却不见人影,也就是说郑鄂这个人物并没有正面出场,因此作者也就不是正面描摹。对郑鄂的形象展示主要是通过对他所隐居的环境的描摹而烘托出来的。 因此,分析这个人物形象就要从景物描写入手。谷口山花欲燃,高树接天,人迹罕至,鹿群常来,何其幽静!隐居在此处的人也一定是一位高雅而又恬淡闲适的隐者了。而将“衣裳与枕席”喻为“山霭碧氤氲”就更显现出郑鄂的高雅闲适。答题时,既要有对环境场景的分析,又要有对人物形象特征的概括或定位。 【答案】 从“谷口”、“涧花”、“暮雨”、“潭树”、“春云”、“檐峰”、“鹿群”、“山霭”等意象,可以看出郑鄂居住地虽然偏僻幽深,却环境优美、高雅、温馨而富有生机,又从人迹稀少和雾气氤氲中可看出,郑鄂是隐居山中,过着恬淡闲适生活的隐者。 技巧点拨 解题方法 1.借助意象、重要词语或典故,运用想象,感知形象。 如杜甫的诗《江汉》: 江 汉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要分析人物形象,则要分析“片云”、“孤月”、“落日”这几个意象,还要了解“老马识途”的典故。本诗塑造了一个漂泊异乡、孤苦无依、年老多病仍然不忘报国思用的儒士形象。诗人不但用“片云”、“孤月”写自己孤独漂泊之苦,还用“落日”比喻自己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尾联用“老马识途”的典故表明还可为国家效力,也含有对朝廷的怨愤。作者借这一形象抒发了怀才见弃的不平之气和虽已晚年仍报国思用的慷慨情怀。 2.抓住描写分析。人物形象要注意诗人对诗中人物的描写,通过其语言、动作、肖像,特别是细节描写,运用联想,体悟感情,定格形象。 如白居易的诗《邯郸冬至夜思家》: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结合诗中“逢”、“伴”、“夜深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34586475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