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文摘要
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对2型糖尿病患者
血糖及炎症因子的l临床研究
摘 要
目的: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人口老
2DiabetesMellitusT2DM)的发病
龄化,2型糖尿病(Type
率在全球范围内呈逐年增加趋势。T2DM是一种缓慢进展性
疾病,胰岛素抵抗和13细胞功能进行性下降是其发病和病情
进展的基础。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与发生并发症的风险性成
正比,早期强化代谢控制可明显减轻高糖毒性及脂毒性,保
护13细胞功能,从而有效缓解糖尿病病情,降低并发症的发
病危险。糖尿病发病早期,部分胰岛13细胞功能损害是可逆
的,改善早期胰岛素分泌缺陷,保护胰岛功能,延缓糖尿病
的进展成为治疗的重点。糖尿病控制及并发症试验(Diabetes
Controland Trial
DCCT)和英国前瞻性糖尿
Complications
病研究(United DiabetesUKPDS)
KingdomProspectiveStudy
均表明严格控制血糖使之达到理想水平是预防和减少糖尿
病各种并发症的重要措施,而胰岛素是糖尿病治疗中的重要
手段,因此对于T2DM患者早期强化治疗使血糖达标具有重
要意义。T2DM是一种炎症性疾病,诸多炎症因子与T2DM
及其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密切相关,有效降低炎症反应是
T2DM治疗的又一关键,这一途径能直接影响T2DM的预后。
本研究旨在探讨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的效果,通过检测治疗
前后患者末稍血三餐前血糖、三餐后2小时血糖和睡前血糖
及静脉血糖化血红蛋白(HbAlc)、空腹及早餐后2h血糖、C
中文摘要
一反应蛋白(C--reactive
CRP)进行比较,观察持续
protein
胰岛素皮下输注(ContinuousSubcutaneousInsulinInfusion
SubcutaneousInsulin MSII)两种治疗方法的血糖达
Injection
标时间、初始及达标时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CRP水
平的变化等指标,从而了解强化控制T2DM的有效性和安全
性。
方法:1选取沧州市中心医院内分泌科2007年12月至
计学差异(P值均O.05)。除外妊娠、肿瘤、外伤、急性感
染、肝脏疾病、心力衰竭、心脑血管疾病、其他疾病所致肾
脏病变、糖尿病高渗性昏迷、酮症酸中毒。
2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多时点血糖值、血糖达标天数、
达标时胰岛素总剂量、低血糖事件及两组治疗前后血清CRP
的变化。CSII组采用诺和锐经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泵入;MSII
组采用诺和灵R三餐前30min和诺和灵N睡前皮下注射。
胰岛素起始剂量一般按O.5U/kg/天计算,强化治疗期间监测
血糖,调整胰岛素剂量。
3统计分析过程采用SPSS12.0软件包,计量资料用X
士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或非参数检验。计数资料
用例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以P值小于O.05为差
别有统计学意义。
中文摘要
3.8+5.24
脉血FBG分别由1
1士o.92
到5.5
O.01)。静脉血2hPG分别由19.28+5.67mmol/L和
18.32--L4.04
两组间无差别(PO.05)。两组的7个时点指血血糖水平显
标时最高与最低血糖差值分别为3.68士1.38mmol/L和
于MSII组的48.01+16.26
mmol/L
组分别有6例次和16例次,其中CSII组血糖3.9
和2.8
和5例次,前者均少于后者(P值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小脑延髓裂入路显微解剖学研究.pdf
- 缬沙坦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心肌Na-%27%2b-,K-%27%2b--ATP酶α亚基表达影响.pdf
-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课业负担调查和归因研究.pdf
- 新课程理念下数学启发式教学研究.pdf
- 新课程下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问题研究.pdf
- 新时期话剧叙事性研究.pdf
- 新型淀粉膜制备及其结构和性能研究.pdf
- 旋复花(Inula+britanica+L.)中抑制妇科肿瘤细胞增殖活性化合物筛选及其作用机制研究.pdf
-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及α-内收蛋白基因联合作用和脑出血关系相关性研究.pdf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多态性和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遗传易感性研究.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