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中语文《兰亭集序》教案8 沪教版第六册
《兰亭集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体会本文情景交融、叙议结合的写作手法及行文的巧妙。
2.深入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领悟作者对人生重大问题的深切感慨。?
3. 品味本文精练优美、朴素清新的语言。
思路理脉
第1自然段,叙述、描写了兰亭宴集的盛况,表现了作者陶醉在人与自然和谐氛围中的快乐的心情。文章开篇交代了聚会的时间、地点和缘起。接着以简净雅洁的文字点染了兰亭周围优美的环境:山峻林茂、清流映带。又描写了暮春三月融和的天气:天朗气清,惠风和畅。就在这样一个清澄明朗,生机盎然的时空之间,作者与贤者“一觞一咏”,“畅叙幽情”以及“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充分感受到了生命的情趣和审美的愉悦。这对于有着高洁脱俗的情怀、美好自由的心灵的作者,也应该算得上人生的一种极致了,所以“信可乐也”。整段文字意境开阔,情调高昂。
第2自然段,抒情、议论为主,引出“死生”这一人生最重大问题,抒发人生无常、情随事迁的伤痛。作者先是感慨人生的短暂,接着列举或“静”或“躁”两种人的不同的生活方式。?他们虽都在一时一事上“快然自足”,但是都会有“情随事迁”的感慨。因为一方面“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述”;另一方面是“修短随化,终期于尽”,生命之长短之存灭,全然取决于自然的造化,以及最终的殊途同归。所以在这个古今共同面临生命的无奈面前,作者自然会不由感叹“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这一段文字情调明显低沉。
第3自然段,在上文基础上进一步表明自己的关于生死的哲理思辨,明确了作者深远的立意。先由读古人兴感之作时的体验“若合一契”,感慨自己对生命的体验和古人是何其相似,作者也是联系当前,批判士大夫中流行的“一死生,齐彭殇”消极虚无的人生观;再接着,把目光转向未来,推想出“后之视今,亦由今视昔”两句,作者由自己对古人的兴感之作的感慨推想后人对这一问题的认识也应同自己是一样的,后人也会面对今人之文慨叹,只是现今一切那时早已为陈迹,这种无情的变迁又引起了作者的悲叹;悲叹之余,作者用“故”把话题引到诗集的编著及其意义上来,以?“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既然人生如此短暂,此次聚会的有关情形就应记录下来,能使后人了解今人的兴怀,也感触我的情志。
文章情感虽以“悲”字作结,但这是作者超越了人生无常之痛的理性思考,让我们从感伤的背后,发现作者对短暂生命的珍惜,对人生、自然的热爱和执著。因此这种喟叹不能认为是消极的。
难点剖析
1.本文中,作者的情感是怎样起伏变化的?这种变化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哪种看法?
本文感情曲折深沉,脉络清晰。开头写宴集之“乐”;而后由宴集想到人生,由聚想到散,人生苦短且不能自控,不禁“痛”从中来;又由“兴感之由”与古人“若合一契”,借此批判了当时流行的人生虚无的消极态度,联想到后人视今人之文,亦会同慨死生之大,然而生命不能永恒,从而发出深沉的“悲”叹,故作序希望兰亭宴集的诗文能引起“后之览者”的感慨与共鸣。文章由生之“乐”而转向死之“痛”,最后以“悲”叹作结,感情起伏,情真意切。虽然作者对生死的思考最终并没有上升到哲学的高度,也没有得出通达彻悟的解释,但在情感的变化过程中,暗含着对人生的眷恋和热爱,表现了对个体生命价值的强烈关注,这在当时流行“一死生,齐彭殇”?消极思想的社会背景之下,是敢于直面人生的客观务实而又旷达的人生态度的反映。
教学设想
《兰亭集序》是一篇书序,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东晋时期的士大夫的精神状态。当时统治集团内部互相倾轧,残杀现象时有发生,政治极为黑暗,因此士大夫普遍崇尚老庄,追求清静无为自由放任的生活,清谈老庄玄理的风气很盛行,受这种思想的影响,文学创作内容消沉,出世入仙和逃避现实的情调很浓。这个创作背景对于把握文本的思想内涵是很有帮助的。可在课前介绍给学生,也可以事先让学生查找资料,在课堂上交流。《兰亭集序》的情感的脉络十分清楚,作者先由眼前的兰亭雅集之乐写起,接着由宴聚之“乐”转为“死生亦大”的“痛”的感慨,引发了对人生深远的思考,最后以“悲”叹结尾。教学中如果能引导学生抓住这一点,也就找到了解读本文的一把金钥匙。在此基础上,还可探讨几个问题帮助学生深入把握文本内涵。如作者为什么而“乐”?从哪几个方面写“乐”?作者为什么会突然转入“死生亦大”的“痛”的感慨?作者批判士大夫中流行的“一死生,齐彭殇”消极虚无的人生观,表明了他对人生怎样的思考?他又为何而“悲”?你认为这是怎样的人生态度?王羲之的人生观对于现在又有怎样的意义和启发?
需要注意的是,这两篇文章还构成互文关系。前文为我们构筑了超越时空的绝对自由的精神世界,后文侧重谈人生是短暂和渺小的。那么如何超越人生短暂的客观现实?其实庄子就为我们指出了一条出路:提升境界,超越庸常、世俗,使精神得到永恒。另外,两篇文章的语言各有特色,一篇汪洋恣肆,一篇清淡雅洁,课堂上可指导学生反复诵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高中语文 2《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意义》教学设计 苏教版必修5.doc
- 高中语文 4.1谛听天籁教案 苏教版必修1.doc
- 高中语文 5《北方》教学设计 苏教版必修3.doc
- 高中语文 5 奇妙的超低温世界学案 鲁教版必修3.doc
- 高中语文 3.2乡关何处教案 苏教版必修1.doc
- 高中语文 2 巩奈斯的马学案 鲁教版必修3.doc
- 高中语文 “绿领巾”引发的教育反思作文素材.doc
- 高中语文 7 《红楼梦》的情节波澜学案 鲁教版必修4.doc
- 高中语文 8《指南录后序》教学设计 苏教版必修3.doc
- 高中语文 8 足不出户知天下学案 鲁教版必修3.doc
- 2025AACR十大热门靶点推荐和解读报告52页.docx
- 财务部管理报表.xlsx
- 高中物理新人教版选修3-1课件第二章恒定电流第7节闭合电路欧姆定律.ppt
- 第三单元知识梳理(课件)-三年级语文下册单元复习(部编版).pptx
- 俄罗斯知识点训练课件-七年级地理下学期人教版(2024).pptx
- 课外古诗词诵读龟虽寿-八年级语文上学期课内课件(统编版).pptx
- 高三语文二轮复习课件第七部分实用类文本阅读7.2.1.ppt
- 高考物理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第4章第3讲圆周运动.ppt
- 高考英语一轮复习课件53Lifeinthefuture.ppt
- 2025-2030衣柜行业风险投资发展分析及投资融资策略研究报告.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