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邱姓男女宝宝在线起名大全-百家姓姓氏取名
邱姓男女宝宝在线起名大全-百家姓姓氏取名
来源:金榜起名网2013-01-15 09:55阅读次数:1423
邱姓简介
传至穆公第二十二世祖,俊仕汉为骠骑将军节镇江淮,留江左居吴兴。又传至第二十七世祖英公,汉末自吴兴迁于河南光州固始,邱族始大,“故邱氏望著河南从其盛也”。邱氏望出河南,称“河南衍派”。今日邱姓尤以四川、湖南、广东、湖北等省多此姓,四省邱姓约占全国汉族邱姓人口的百分之五十。丘(邱)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七十七位的大姓,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二七。
姓氏起源
邱姓本为“ 丘”姓,邱姓源出有四,分别为出自姜姓、姒姓、妫姓、他族改姓。
出自姜姓
一、为姜太公的后裔。西周初年,太师吕尚(姜姓,吕氏,名望)因辅佐武王灭商有功,被封于齐,建齐国,都营丘(今山东淄博市东北旧临淄),号称齐太公,俗称姜太公。其子孙中后有以地为氏的,称为丘氏。东汉《风俗演义》载:“齐太公望封营丘,支孙以地为氏。”史称丘姓正宗。
二、姜太公后裔,因辅佐有功,其中一子被赐丘姓。
出自姒姓
一、夏帝少康时,封其小儿子曲烈于鄫(今河南省柘城县北),至周灵王时,为莒国所灭,其子孙去邑为曾氏,其后分支中就有以丘为氏。此为曾、丘联宗之说。
二、以地为氏。春秋时,陈国(开国君主是胡公满)有宛丘,邾国(传为颛顼后裔挟所建,曹姓)有弱丘,居者皆以丘为氏。
出自他族改姓
一、《后汉书·乌桓传》载乌桓有丘氏,如汉代少数民族乌桓族有丘氏。南北朝时,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魏书.官氏志》载有鲜卑族复姓丘林氏、丘敦氏改为汉字单姓丘。
丘姓都改为邱满清入关以前,这个家族大多是以丘(古时的丘与邱通用)为姓的,一直到清雍正皇帝时,才由于避讳孔子的名号,而下令把丘一律改为邱姓,表示对至圣先师的崇高敬意。因此,丘、邱本同源。民国初,近代诗人邱逢甲倡议复丘姓本字,他首先将本人姓名写作丘逢甲,闽、粤邱姓族人也纷纷响应改邱为丘,但仍有不少邱姓人继续沿用邱字。结果现在的邱姓人士随处可见,而以丘为姓的人反而不多了。[1]
迁徙分布
先秦时期,邱(丘)姓活动的地区主要在山东地区,后向西进入陕西地区。秦汉时,邱(丘)姓南迁到江淮地区,定居于浙江绍兴的一支发展最快,在南北朝时形成了著名的吴兴丘姓望族,邱(丘)姓主体已经由中原和北方移入了江南。到唐宋时期,邱(丘)姓在华北、中原、四川等地均有分布,宋朝时邱(丘)姓已经成为江浙、闽中的大姓,广泛分布于南方各地。清初进入台湾,如今成为台湾的著名大姓。清末民国初,南方邱姓首先提出恢复丘姓,这样在当代的中国人中同时存在邱、丘两姓,但多数仍以邱为姓。
当代邱(丘)姓的人口已近380万,为全国第六十五位姓氏,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3%。
闽南邱姓
闽南邱姓,与曾姓有着特殊的关系,即“曾邱同宗”。据明嘉靖八年(公元1529年)编撰的《温陵曾氏族谱》记载,宋代大学士曾公亮的第十四世孙曾明(字永在,号迁荣)入赘海澄新安邱家。后曾明娶苏氏为继室,生二子,长曰大发,次曰正发(二人分别承接曾、邱两姓宗嗣),大发姓邱,正发姓曾,但邱姓仍以曾姓昭穆为行辈,以纪念其血脉系曾姓所传,并订曾邱二姓不得婚配之祖训。这正是“曾邱同宗”的由来。
西晋“永嘉之乱”后,中原旺族纷纭渡江南下避乱。“河南衍派”为西晋散骑常侍丘滕的次子丘夷(安伯高)为东晋元帝参军给事中。他从河南光州固始与林、黄、陈、郑、詹、何、胡姓(史称“入闽八族”)一同入闽。丘夷入闽后初居福建晋江(泉州)、莆田,后分支长汀、上杭等地。东晋年间(317-420年),丘穆一支的后裔丘灵汶的长子丘连贯又从四川迁回上杭,次子丘连芳则迁居福建邵武禾坪,后定居于宁化石壁。丘穆一支的后裔子孙遂广播福建、广东省境,同时,陕西扶风一带邱(丘)姓族大人众,遂成为当地名门望族。
丘姓
隋炀帝大业末年,丘穆的第五十八世裔孙、居于河南洛阳的丘行恭(586-665),聚众起兵于长安(今陕西西安市)。李渊进据关中后,他率众投奔李渊。在灭薛举、刘武周、王世充、窦建德等战斗中屡立战功,官至右武卫大将军及冀、陕二州刺史,封与天水。因此,邱(丘)氏以“天水”为郡望。后来,丘行恭的儿子丘崇(神勣)从陕西西安被贬至江西虔州(今赣州)任指挥使,举家迁居江西;再传至第六十一世孙丘文仲迁居江西宁都灵村;至第六十六世孙丘仕成(讳国宗)入闽讲学后,留居福建邵武禾坪。丘仕成有3个儿子:平崇、平奉、平湖。长子丘平崇迁居宁化石壁;宋末元初,丘平崇的后裔丘三五避乱迁上杭。丘三五为上杭丘氏始祖,也为客家邱(丘)氏始祖。
唐总章二年(669年)河南光州固始的陈政、陈元光父子率军入闽和唐末王潮、王审知入闽,都有大批中原邱(丘)姓军士随军入闽其后落籍福建,其后裔散播福建全省各地。
唐末,丘穆的后裔丘昆清因避乱而自洪州移居建州。
至宋代,邱(丘)姓在南方各省已繁衍成为大姓。
北宋初年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