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科植物根瘤菌资源多样性、分类及应用.doc

豆科植物根瘤菌资源多样性、分类及应用.doc

  1. 1、本文档共16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豆科植物根瘤菌资源多样性、分类及应用 陈文新 (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院,北京) 工业氮肥在粮食增产中曾起过很重要的作用,但其利用效率低,一般仅30%左右,且不适当的过量使用,造成环境的严重污染,己日益为人们所认识。不少发达国家己转向圹种豆科植物,增加生物固氮,减少化学氮肥的使用量。 我们20多年来对全国32个省、市,700个县不同生态环境中各种豆科植结瘤情况调查,新记载结瘤豆科植物300多种,从100多属、600多种豆科植物上分离保藏根瘤菌5000多株,从中发现一批抗逆性很强的珍贵种质资源。经多项分类研究,描述并发表根瘤菌新属两个,新种11个,还有数个新种待发表。以上证实在我们幅员辽阔的国土上孕育着根瘤菌资源的极大多样性。从分类学角度,结合宿主种类和生态环境的综合分析,获得了豆科植物与根瘤菌共生关系的新认识,修正并发展了一百多年耒的传统观念。在此基础上我们提出进行豆科植物接种时,必须选用适应当地种植环境的菌株。另外,近耒我们对紫花苜蓿进行选种时,发现不同菌株对苜蓿品种的有效性具很大差异。 当前,在西部大开发的退耕还林还草、建设秀美山川的伟大部署中,我们力主扩种豆科植物,接种根瘤菌。可以单播,也可与禾本科或其它植物混播、间作、套种及轮作,充分发挥豆科植物—根瘤菌共生体系的固氮作用。我们建议进行根瘤菌选种时,应首先针对作物品种进行多菌株筛选,然后拿来当地土壤盆栽复选,筛选出最佳配伍后,将菌株分子标记,进行田间小区实验,肯定效果后再推广应用。现在我们己在河北的苜蓿和内蒙的甘草、苜蓿、斜茎黄芪、柠条锦鸡儿等植物上收到很好的接种效果。 ? 微生物在化肥缓释和土壤养分活化中的作用 黄 为 一 (南京农业大学 微生物学系 南京,210095) 摘 要:分析了化学缓释在提高化肥利用率中的优缺点,提出微生物缓释化肥与活化土壤养分的技术以及发展生物缓释化肥的建议。 我国化肥消费量每年达4000多万吨,占世界化肥总消费量的30%。目前我国化肥的当季利用率氮为30~35%,磷为10~25%,钾为35~50%。大量的肥料流失不仅增加了农业成本,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对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带来越来越大的负面影响。例如,土壤板结盐碱化,地下水硝酸盐含量升高,地表水富营养化,大气臭氧层遭受破坏,农作物品质下降等等,严重地影响了人类的健康。在不影响农业丰收的前提下如何减少化肥用量,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面源污染,成了科技工作者关注的热点之一。 一、提高肥料利用率的重要途径是使用缓释/控释肥料。 目前使用的缓释/控释肥料大多是利用化学的方法改善化肥易流失的缺点。自1924年德国巴斯夫公司(BASF)取得第一个制造脲醛肥料的专利并于1955年工业化生产以来,应用化学方法缓释/控释肥料已有80年的研究历史。我国从1974年中科院南京土壤所以钙镁磷肥为包膜的长效碳酸氢铵和长效尿素起也开始了化学缓释/控释肥料的研制。化学缓释/控释肥料根据缓释/控释原理可以为分为1、包膜、包裹肥料如涂硫尿素,2、缓溶的有机态和无机态肥料,如磷酸镁铵/钾和脲甲醛,3、载体肥料如沸石—尿素缓释肥料,4、添加生物抑制剂的化学肥料,如添加脲酶抑制剂、硝化抑制剂。上述措施在应用中都可以提高化肥的利用率,但都没有能够大规模推广应用,统计资料显示缓释/控释肥料消费量只占化肥总消费量的0.15%,美国92%的缓释/控释肥料用于非农作物,如高尔夫球场、专业草坪和花卉苗圃等园艺作物,另外8%也只是用于高价农作物。其它国家的情况基本相似。究其原因主要有:1、价格偏高,缓释/控释肥料的价格为一般肥料的2~6倍,生产工艺复杂。现在的研究一般偏向借鉴药物的缓释/控释技术,还有些研究者认为运用纳米技术可以大大提高缓释/控释效果,这势必使缓释/控释肥料成为“贵族肥料”,难以被农民接受。2、环境污染问题,化学缓释/控释肥料的添加物质或其本身很多都是一些有毒、难降解的物质,长期大量施用必然造成新的环境污染。3、缓释/控释效果,化学缓释/控释肥料的效果受到工艺、土壤pH值、土壤微生物、土壤温度、土壤水分的影响,缓释/控释效果不稳定,波动较大。 缓释/控释肥料在不同的文献中有不同的提法。早期的文献多采用“缓释肥料”(slow release fertilizer),上世纪80年代以来的文献中更多地出现了“控释肥料”(controlled release fertilizer)和“控效肥料”(controlled availability fertilizer)。人们期望能控制或调节肥料养分释放速率能与作物需肥规律相匹配。这反映科技工作者的美好愿望,但事实上由于农田环境和作物生长的复杂性很难做到肥料养分的可控调节。目前所有称之为“控释”或“控效”的肥料及其相关研究仍停留在“缓释”的

文档评论(0)

feiyang6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