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初至波走时层析成像与近地表速度建模.pdf

地震初至波走时层析成像与近地表速度建模.pdf

  1. 1、本文档共6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摘 要 在整个地震勘探过程中,精确地求取地震波在地下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一直是地震 勘探的核心问题之一,尤其是近地表速度。 近地表速度建模的研究方法有很多,且各有其优劣,如折射法、面波法、层析法等。 初至波旅行时层析成像是指利用在地面某点放炮,在另一点接收的地震资料的初至波旅 行时信息反演炮点、接收点之间的近地表的地震波速度或地质构造。本文研究利用初至 波旅行时层析成像方法来建立近地表的速度模型,提供近地表地下介质的速度信息,进 一步为静校正或浅层工程勘探服务。 论文简要回顾了地震层析成像技术的发展历程,论述了地震初至波旅行时层析成像 的基本原理,介绍了初至波旅行时射线追踪正演算法和层析成像反演算法,进行了主要 算法推导,编程实现了初至波旅行时线性插值(LTI)射线追踪正演算法和联合重建迭 代(S嬲)层析反演算法。 在程序实现的基础上,着重试算分析了影响层析成像效果的3个基本因素:初始速 度模型、速度约束限制和射线覆盖密度,并总结出各影响因素优选的原则和范围,以达 到提高初至层析反演精度及反演稳定性的目的;试算了包括水平界面、倾斜界面、弯曲 界面、断层等7组层状介质理论模型、1种加随机噪音的理论模型和两组野外实际数据, 较满意的试算结果表明:1)LTI正演算法较之其他射线追踪算法编程简单、精度高、速 度快;2)SIRT反演算法能得到稳定收敛的解;3)通过对加随机噪音模型的试算可知, 文中的正、反演算法具有一定的抗噪能力;4)比较满意的理论模型和实际资料处理结 果证明了程序的可靠性和实用性。 关键词:速度建模,层析成像,初至波,射线追踪 Abstract Theaccurate model isthe forseismic velocity buildingkey near-surfacemodel. building velocity Thereare methodsof near-surface asrefraction many building velocitymodel,such wave SOon.Firstbreak isshot method,surface method,and method,tomography tomography inone andreceivethefirstbreaktravel-time place inanothertoinversethe of velocity seismicwaveorthestructurebetweenshotand this receiver.Throughmethod,the paper researchesnear-surface model informationforfurther velocitybuilding,providingvelocity staticcorrectionor seismic shallow—projectexploration. The reviewsthe courseoftheseismic paperbriefly development tomography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zaqxsw123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