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传播学 绪论 ppt.ppt

  1. 1、本文档共5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大众传播学 绪论 ppt

大众传播学 主讲:王建彦 QQ:173882513 邮箱:whxjy-1983@163.com 电话课程简介 专业基础课 学位课程 学时:51;学分:3 课程简介 传播学的基础理论 传播学的系统理论 传播学的研究方法 绪论:传播与传播学 Problem 1 什么是传播?什么是大众传播?大众传播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Problem 2 大众传播学研究的发展历程? Problem 3 传播学与新闻学之间的差异? 思考题 生活中的传播现象有哪些,你留意了吗?请你列举一至两种传播现象。 丰富的传播现象 丰富的传播现象 丰富的传播现象 丰富的传播现象 丰富的传播现象 丰富的传播现象 丰富的传播现象 丰富的传播现象 传播的定义 传播的中文:傳 播 传播中外,咸使知闻。 ——《北史·突厥传》 传播的英文对照为: com-munication 人们为了到达一定的目的而进行的传递或接受信息的行为。 传播的构成要素 传播主体 传播客体 传播信息 传播渠道 传播效果 大众传播的定义 大众传播: mass communication 专业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 大众传播能载舟,亦能覆舟 大众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传播学兴起的背景 政治背景 经济背景 社会背景 学科背景 传播学的五大先驱 拉斯韦尔 拉斯韦尔的贡献 提出传播的五“W”模式 提出“社会传播”的概念,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传播的三功能说 倡导并亲身实践了内容分析法 传播学的五大先驱 卢因 卢因的贡献 首创了“场论”和“群体动力学”,强调群体对个体的影响和作用 提出了著名的“把关人”概念 传播学的五大先驱 拉扎斯菲尔德 拉扎斯菲尔德的贡献 创建了“舆论领袖”和“两级传播”理论 倡导并确立了实地调查法 传播学的五大先驱 霍夫兰 霍夫兰的贡献 系统研究了“劝服传播与态度改变” 倡导并确立控制实验法 传播学的五大先驱 施拉姆 施拉姆的贡献 创办了第一批被称为“传播”的大学教学机构 撰写了第一部传播学课程的教科书 第一个被授予“传播学博士”、“传播学教授”头衔的人 先后建立四个专门的传播学研究机构 出版了近30部著述 施拉姆的贡献 归纳、总结、修正并使之系统化、结构化,形成了传播学 不断著书立说,推进传播学壮大 大力推进传播学教育 传播学的两大学派 美国经验学派 经验学派,顾名思义是主张从经验事实出发、运用经验性方法研究传播现象的学派。 所谓经验性方法,是一种运用可观察、可测定、可量化的经验材料来对社会现象或社会行为进行实证考察的方法。 传播学的两大学派 欧洲批判学派 批判学派是在社会科学的法兰克福学派的影响下,以欧洲学者为主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学派。 批判学派注重从宏观上研究传播和社会制度、政治经济结构的关系,对资本主义体制下的政府和传播持严厉的批判态度。 两大学派的比较 经验学派VS批判学派: ①研究内容: 如何传播VS为何传播 ②研究方法: 经验事实VS价值判断、思辨全面 ③研究取向: 只知拜佛VS只想拆庙 我国传播学的发展 开端时期: 东京大学新闻学院院长内川芳美访问北京大学等高校,系统讲授新闻与传播学知识。 施拉姆1981年前后在香港中文大学余也鲁的陪同下先后两次访问北京。 我国传播学的发展 引进和介绍、学习阶段 (20世纪70年代末——90年代初) 推广、普及和自主研究阶段(1993——1997年) 学科地位的标志性确立和传播学学术繁荣的开始阶段 (1997年至今) 我国传播学的发展 我国传播学研究的现状 中国传播学人才培养方式与传媒市场的需求不匹配 资本和技术主宰一切的时代已经过去,创意的时代已经来临。 ——美国流行语 资源有限,创意无限——韩国口号 创意关系国家兴亡——日本口号 我国传播学研究的现状 文化创意产业 从个人的创造力、技能和天分中获取发展动力的企业,以及那些通过对知识产权的开发可创造潜在财富和就业机会。 我国传播学研究的现状 我国传播学研究的现状 我国传播学研究的现状 我国传播学研究的现状 我国传播学研究的现状 中国传播学人才培养方式与传媒市场的需求不匹配 传播学人才培养方式: 应试型为主,应用型为辅 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 课程的安排脱离市场需求 与社会接触少难以得到真正的锻炼 我国传播学研究的现状 中国古代文化传播的继承和发扬 ①儒、释、道三足鼎立 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lv2156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